从潘岳《闲居赋》与《悼亡诗》看人与文矛盾.docVIP

从潘岳《闲居赋》与《悼亡诗》看人与文矛盾.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潘岳《闲居赋》与《悼亡诗》看人与文矛盾

从《闲居赋》与《悼亡诗》看潘岳其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矛盾 摘要:我们常常要求写作者要文如其人,文发心声,但文与人的矛盾普遍存在。潘岳的人格是矛盾的。他既谄侍权贵,热衷功名,又喜好闲适、希企隐逸。潘岳的文与人是矛盾的。《闲居赋》为仕宦不达之作,其“高情”令人生疑;然而《悼亡诗》字字情深意切,无人不读之生悲。这种人与文之间的矛盾使他备受争议。 关键词: 潘岳;《闲居赋》;《悼亡诗》;文如其人;矛盾 潘岳是一位颇具有传奇色彩与悲剧色彩,同时又备受争议的文人,他一生命途多舛。不幸的生活经历,催生出了他的许多真情充溢的作品。潘岳的《悼亡诗》缠绵悱恻,情恸悲苦,《闲居赋》虽“高情千古”却“总失真”。作为西晋诗坛的一位杰出诗人,潘岳既有情难自已,数悼亡妻的真切,又有谄事权贵、望尘而拜的劣行。这直接导致了潘岳的文与人是矛盾的。《闲居赋》与《悼亡诗》可谓是潘岳的代表作,这两篇作品分别从两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不同的潘岳,以下,我将从这两篇作品来分析潘岳的文章与潘岳的人格之间的关系。 一、文章与人品之间关系的提出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曾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他认为有德行之人,必然会有著述言语流传下来,这是肯定文和人的协和一致的一面。但孔子又说,有文字著述的人,不一定有德行。这是肯定文和人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孔子作为儒学的始祖,他的这两句话在此后儒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难想象的。孔子在指出文与人既矛盾又统一的同时,他是侧重于主张文与人相统一的。这样孔子强调先修德行,然后著文章。孔子在《学而》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的这种“有德者必有言”的观点,成为后来人们评价文人及其文章的依据,并形成了“文如其人”的批评准则。孟子的“养气”说则是对孔子这一学说的进一步发挥,把文与人一致的要求延伸到文学批评领域。不但“立言”需要加强道德修养, “知言”也须如此。扬雄继承孔孟之说,在《法言·君子》中写道:“‘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强调了加强著文者的道德修养。他还在《法言·问神》中进一步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文如其人”的观点:“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此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写道:“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所谓“气”,即指人的个性、气质。文章的风格不同,是因为作者的个性、气质不同,这是肯定文与人的一致性。韩愈也说:“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还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水平高了,文章自然也就写得好:“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答李翊书》)“气”即指个人道德修养。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指出,文潜“其文如其人”。范开《稼轩词序》认为:“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李贽在《焚书·卷三·读律肤说》中论证了诗之格调与人之性格的一致性:“故性格清澈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古怪者自然奇绝。”“文如其人”的理论,正是“文与人的矛盾”提出的基础,也是“文人无行”说提出的前提。“文如其人”作为儒家传统的品文模式,主要是针对“有文而无德”这种情况的,因而特别强调文人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的修养。儒家“文如其人”的观点,作为一种为文和处世原则,在今天仍然有其道德约束力。 二、人文相悖,《闲居赋》难当“高情” 唐代以前,潘岳基本上还是以文学擅名。真正对于潘岳人品的口诛笔伐,则要从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开始,自此潘岳便成了“文人无行”的典型。元好问的这首诗对潘岳的《闲居赋》评价非常高,将其称为“千古高情”。但对潘岳“拜路尘”之事极为不齿。我们暂且不论潘岳对贾谧“望尘而拜”是如何令人不齿,单说这“闲居”是否当得起“高情千古”四字还有待商榷。 《晋书·潘岳传》中说潘岳“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从创作背景上看,他作《闲居赋》是为了抒发自己仕宦不通的郁闷之情,并不是厌倦了官场,可见他归隐的目的并不“单纯”。潘岳热衷于做官, “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于是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席长筵,列孙子,柳垂荫,车洁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 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 张公大谷之梨,溧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岳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