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思想比较教学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道思想比较教学幻灯片.ppt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敢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人生感悟 无用大用 东亚文化的基石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大乘佛教 老子、孔子思想体系解析 《易经》大人的四条件 大人 与天地合其德——具有仁爱万物的心态 与日月合其明——具有照明万物的智慧 与四时合其序——具有立身与大道的行为 与鬼神合其吉凶——具有合理处理事物的能力 天 地 人 伸 屈 顶天立地能屈能伸 自强不息乾龙健 厚德载物坤马顺 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平天下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 → → ↓ ← ←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道德经》54章 身 家 乡 邦 → → → → 天下 ↓ ↓ ↓ ↓ ↓ 真 馀 长 丰 普 老子、孔子的修身观——儒道的对比 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差异 核心思想 建功立业 乐生与顺应 君子的标准 1、不辱君命; 2、宗族称孝焉,乡党称俤焉; 3、言必行,行必果。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融合 孔子的感悟 吾十又五致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从欲所为,不逾矩 儒家 道家 100% 0% 70% 30% 40% 60% 20% 80% 10% 90% 年轻的时候偏儒家,年长的时候偏道家。八小时以内儒家,八小时以外道家。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 道 自然无为 顺应客观规律 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时 反者道之动 柔能胜强 静能治动 处下谦退 涤除玄览 核心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道的内涵(2/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1章 [译文] 道,如果可以完备表述,就不是自然的道;所谓名,如果可以完备表述,就不是自然的名。无名,乃道之混沌无形,天地未分之时;有名,乃道之化生万物之时。所以,要经常从没有形象的地方去认识道的奥妙;经常从有形象的地方去体察道的显明。这两者是道存在的两个阶段,称谓不同罢了。但都称得上深远奥妙,深远啊,深远,她是探究一切奥妙的总门径。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老子的基本逻辑 正话反说 讲究逻辑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41章 —《道德经》38章 道→德→仁→义→礼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修身观 处柔守弱 处下不争 知足知止 趋吉避害 静观玄览 老子三宝 矛盾观 修身观 泰 否 谦 剥 乾 坤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矛盾观 矛盾观 万物负阴而抱阳。 —《道德经》42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64章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63章 —《道德经》2章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相互转换(1/2) 矛盾的相互转化 —《道德经》40章 —《道德经》9章 —《道德经》36章 反者道之动。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曲则全,在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22章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相互转换(2/2) 祸福、损益的转化 —《道德经》58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道德经》42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11章 祸 福 损 益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处柔守弱 处柔守弱 —《道德经》40章 静能制动,弱能胜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 —《道德经》78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道德经》43章 —《道德经》52章 守柔曰强。 老子的哲学思想观——处下不争 处下不争(一) —《道德经》24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