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李梦阳辞赋之综合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李梦阳辞赋之综合分析.PDF

104 李夢陽辭賦研究 第四章 李夢陽辭賦之綜合分析 《西京雜記》中,友人問司馬相如如何作賦,司馬相如曰:「合纂組以成文, 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迹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覽 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傳。」在這段話中提出兩個觀念:「賦迹」與「賦 心」。「賦迹」講求的是賦的形式特徵、文字技巧,換言之,即賦之外象,舉凡章 法、句式、辭藻、音律皆包含在內;而「賦心」則是作家於萬物心有所感,而「慨 投筆而援篇,聊宣之乎斯文」者,亦即賦之內質,不外乎其作者思想、內容、情 感、風格等方面。至於李夢陽所主張的作文之法,見其〈答周子書〉以為:「學 不的古,苦心無益。又謂文必有法式,然後中諧音度。如方圓之於規矩,古人用 之,非自作之,實天生也。今人法式古人,非法式古人也,實物之自則也。」以 為:一、作文以學古為目的;二、所以學古,當學習其作品中抽繹而得的那些自 然、天生的創作法則,並不是在言辭上去模仿古人。〈駁何氏論文書〉更進一步 解釋:「假令僕竊古形,剪截古辭以為文,謂之影子誠可。若以我之情,述今之 事,尺寸古法。罔襲其辭,猶班圓倕之圓,倕方班之方,而倕之木,非班之木也, 此奚不可也?……守之不易,久而推移,因質順勢,融鎔而不自知。於是為曹為 劉為阮為陸,為李為杜,……何不可哉?故不泥古而法嘗由,不求異而言人人殊。」 李夢陽企圖以前人之結構法則,填注今人「我」之遭,如此便能不泥古而自出機 杼。本章便將針對李夢陽辭賦作品中學習法式古人的外象與處處「有我」的內質, 加以綜合分析。 第一節 李夢陽辭賦的外象 文學作品之內容情志固然重要,然其形式與修辭,即文章之外象,亦不可偏 第四章 李夢陽辭賦之綜合分析 105 廢。故第一節就李夢陽辭賦中之「章法」、「句式」、「字詞」、「修辭音律」四方面 進行討論。 一、 章法 賦的結構章法,可分為「首」、「中」、「尾」三部份所構成。其首部有「序」, 多用散文,陳述作賦之緣由;中間部分則是賦的主體,多用韻文,主要是對所要 描寫的事物主題作全面性的描寫;尾部則為賦文之結束,往往有「亂」(或稱「頌」、 「系」、「歌」、「訊」、「重」、「辭」等),以綰統全文。但並非所有篇章皆備此三 部份,故簡宗梧〈賦體之典律作品及其因子〉一文之結論認為:「『端履倡序』和 『歸餘總亂』的形式比例不高,但都可以算是賦體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 1 若以序亂之有無分析,則大致可分為「序亂俱備」、「有序無亂」、「有亂無序」、 「序亂俱無」四種。在李夢陽的41 篇賦當中,「序亂俱備」者有9 篇;「有序無 亂」者有 12 篇;「有亂無序」者有3 篇;「序亂皆無」者有 17 篇。 (一)序亂俱備 《文心雕龍.詮賦》:「既履端於倡序,亦歸餘於總亂。序以建言,首引情本, 亂以理篇,迭致文契。」賦前有序言,概述作賦的緣起及要旨;賦後有亂詞,用 以理篇。王逸〈離騷注〉:「亂,理也。所以發理詞指,總撮其要也。……極意陳 詞,或去或留,文采紛華,然後總括一言以明所起之意也。」在李夢陽的賦篇中, 序亂俱備,結構完整者,計有〈述征賦〉、〈思賦〉、〈寄兒賦〉、〈送河東公賦〉、〈弔 申徒狄賦〉、〈泊雲夢賦〉、〈放龜賦〉、〈四友亭賦〉與〈咎旱飇文〉9 篇。然而這 些序亂俱備之篇章,其序文篇幅都不長,大多只以寥寥數句交代寫作緣起;文末 除了「亂」詞,也有稱「頌」、「歌」、「重」、「誶」者,其用意亦同。其中〈四友 亭賦〉之序文闡釋寫作背景,及此亭命名原因: 夫物有情契,事有偶同,人有大觀,氣有流通,故一本而視,同體之義存 1 引自簡宗梧著,〈賦體之典律作品及其因子〉,《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03 年5 月,頁24。 106 李夢陽辭賦研究 焉。體物著用,因心之懿宣焉。命友以四,倫數之天,天定物,合事之奇 也,闡名設亭,訓之推也。故塤箎之音暢於家,而後孝弟之風行於國。何 則敦薄銷鄙,非久弗著也。故《詩》曰:「和樂且湛。」久莫要於不變, 不變莫如松、竹、梅、柏,人友其一而亭其間,而盤而桓,所謂事同情契, 可以大觀者歟,矧吾一氣也,乾父坤母,物不吾異也哉,於是賦之賦也。 序文中韻散夾雜,交代了闡名設亭的經過,從物事聯結人事,顯現出李夢陽自身 思想乃糅合儒、道、陰陽而成。賦文中部則以韻散夾雜的方式鋪陳此亭之環境、 結構,強調地靈而人秀。末段敘述主賓盡歡,乃命侍從遞節緩歌,假松、竹、梅、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