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实治疗法在教育上之运用
現實治療法在輔導中輟生上之運用
廖本富 諮商心理師
前言:
在眾多諮商理論當中,包括九大學派以及最近的家族治療模式,極少有那一個學派能夠如現實治療法(Reality Therapy)在教育界獲得強烈的重視與運用,同時獲致極大的改變效果,讓許多行為偏差、脫序的中輟生得以重拾團體生活、學習的樂趣,因此本文將簡介現實治療法的原理與技巧,以及它在中輟中輟生輔導上的運用,以供大家參考。
壹、現實治療法理論背景
現實治療法的理論精神
現實治療法是由威廉.葛拉瑟(William Glasser)約在1961年所創立的,按其理論說明如下:
(一)人性觀與治療觀點:
現實治療法主要以「控制論」來看待人類,認為人類行為是有其目的,是由內在需求所刺激引發的,並非如行為學派所認定的是由外在環境刺激所引起。而內在的需求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求「生存」的生理需求,二是「隸屬(belonging)」「權力(power)」「自由(freedom)」「玩樂(fun)」等心理需求,這些需求正是驅動我們行動的力量來源(李茂興譯,。因此現實治療法認為人們,1976),可以positive addition)的方向去發展,成為安全者或成功認同者,反之會逐漸朝向消極耽溺(negative addition)的方向去發展,Glasser,1981),走向放棄者、症狀者甚至失敗認同者,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控制論」強調人可以妥善控制行為以因應外界環境,特別的是「控制論」認為人的行為是一種總合行為(total behavior),包涵4個要素,行動doing),思考(thinking)、感覺(feeling)、生理(physiology),這四者lasser從他在管訓學校中輔導犯罪青少年所發展出現實治療法,此治療理論認為應該用「負責的人」與「不負責的人」來區分正常人與有生活困擾者,因此青少年出現中輟問題就是他們以不負責任態度來生活所致,因此現實治療法對於青少年中輟問題應該是最合宜的。現實治療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諮商師可以positive addition)的方向去發展,成為安全者或成功認同者,反之會逐漸朝向消極耽溺(negative addition)的方向去發展,
(二)輔導老師的角色與功能:
輔導人員在輔導中輟生時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是如同關心他的朋友,不斷提供支持、引導、鼓勵、讚美,以促進他的行為得以改變。以下是現實治療法的工作者所執行的功能(李茂興譯,,。cycle of counseling)為主要佳架構,再以其中的引導改變歷程:「WDEP」系統來刺激中輟生改變舊有的問題行為。說明如下:
諮商循環:
所謂的諮商循環,指的是諮商環境與引導改變歷程:「WDEP」系統的交互循環運作。諮商環境在現實治療法的實務中,不像其他學派均以諮商室、輔導室為主,而是廣泛以可行、有助中輟生改變的任何地點均是諮商環境。在現實治療法之稱為現實治療法,主要原因是現實治療法很重視中輟生在真實的環境中的種種生活行為,而且輔導的方式並非限於傳統僵化的教室、辦公室、輔導室的談話,現實治療法的輔導方式,可以更現實的貼近生活,可以在校園裡散步邊走邊談,可以在餐廳裡邊吃邊談,更可以在雙方家裡談,這些看來不是所謂的輔導的正式場合,其實正是現實治療法所認為的輔導環境,目的是讓中輟生在現實生活的環境裡更能以現實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應環境的規範、要求,將被輔導的經驗類化到生活中。再者,輔導人員以一個好像是朋友的角色,融入中輟生的生活中,彷彿時時刻刻都在他身邊,其影響力量自然強大,同時多樣的生活化的輔導環境,有助於中輟生將那隔離於現實環境的輔導室所學習到的經驗,廣泛的類化到生活的不同環境裡,如學校、家庭、社交場所,所得的效果自然加倍。因此每一次的輔導場合都可能不同,但是所應運用的輔導技巧都是引導改變歷程:「WDEP」系統,因此兩者是交互運作的,以循環的合作方式來改變中輟生的負面行為。
(二)引導改變歷程:「WDEP」系統:
葛拉瑟認為依照「控制論」的觀點,為了促使中輟生改變,必須依照WDEP等系統化的步驟來刺激中輟生思考與行動,說明如下:
W代表「欲求」(Wants):探索中輟生的慾望、需求與知覺,他是如何滿足自己希望,(Direction Doing):探討他當前的統合行為,針對滿足欲求的實行情形,收集資料,因此輔導人員可以問中輟生這類問題:現在你在做什麼?
E代表「評估」(Evaluation):督促他自我評估其統合行為達到欲求滿足的可能性,機會如何,因此輔導人員可以問中輟生這類問題:你現在做的對你有利或有弊?有何幫助?
P代表「計劃與承諾」(Planning Commitment):確定他要改變後,協助他訂定良好的行動計劃,因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