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VIP

2017年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

2017届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吴天明导演去世后,遗作《百鸟朝凤》的发行很不顺利,与吴天明神交已久却缘悭一面的方励导演带领着志愿者团队接手了该片的宣传和发行工作。 ②.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越剧与黄梅戏都各有千秋,一个声腔清悠婉丽,表演真切动人,具江南灵秀之气;一个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有浓郁生活气息。 ③.从诞生之日起,该私塾便提倡因材施教,任何有志于学的社会下层百姓和民间士子,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 ④.1043年,范仲淹这位文韬武略的诗词大家,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而被贬,回到南阳花洲书院。 ⑤.近日,中韩泰俄四国拳王对抗争霸赛在邵阳市区举行,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⑤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缘悭一面:缺少一面之缘。使用正确。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使 用正确。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合语境。文韬武略:指用兵的谋略。词性误用。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激越。望文生义。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峰会期间新闻中心共接待大约来自近70个国家中外媒体记者共1.8万人次,并成功举办12场新闻发布会。 B. 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 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D.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大约”和“近”都是表约数,只能用一个。B项成分残缺,“骄人成绩”前应有介词“以”,“连续第四次”不当。C项“根据”和“数据显示”杂糅,可以去掉“根据”。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从我国龙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逮殷代的青铜器,其花纹的情形,在今日犹可考见。这可以说是今日能够看到的中国最古的绘画。彩陶文化期的花纹,多彩多姿;青铜器的花纹,威重神秘;但两者皆系图案的、抽象的性质,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一部分铜器上的狩猎、动物的花纹,带有活泼的写实意味。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查,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由最早的彩陶花纹来看,这完全是属于装饰意味的系统,所以它本身没有象形不象形的问题。例如把这类花纹应用到衣服器物上面,以表示服用者的不同身份,这依然是对被装饰的对象,由装饰的象征性而赋与以当时所要求的意味。由甲骨文的文字来看,这完全是属于帮助并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所以一开始便不能不追求人们所要记忆的事物之形。等到约定俗成之后,便慢慢从事物之形中解放出来,以追求实用时的便利。所以文字与绘画的发展,都是在两种精神状态及两种目的中进行。何况我国六书中指事的起源,没有人能说它会晚于象形。因造字之始,即有指事的方法,即可斥破由象形文字而来的文字是与绘画同源,或出于绘画之说之谬。 书画的密切关联,乃发生在书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觉、成为美的对象的时代;其引发此一自觉的,恐怕和草书的出现有关系。因为草书虽是适应简便的要求,但因体势的流走变化,易于发挥书写者的个性,便于不知不觉之中,成为把文字由实用带到含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在历史中最先在书法上受到艺术性欣赏的,当为后汉章帝时杜度的章草,由此流衍而为崔瑗的草贤,张芝的草圣。而张彦远的《书法要录》,一开始便录有后汉赵一的《非草书》。非草书,是对草书加以非难。赵氏认草书为“示简易之旨,非圣人之业”,所以他劝大家把这一番精力,应“用之彼七经”和“稽历协律”这一方面。由此不难窥见自杜度的草书成功后所引起的对草书的欣赏与学习的狂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anglipo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