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疗现状_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疗现状_精品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疗现状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 于建平 如何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是腹膜透析改革的主要方向 春节刚过,坚持腹膜透析已经近2年的张妈妈突然发现透出液像米汤样,并且越来越明显,随后开始持续性腹痛、腹胀,并逐渐加重,还伴有恶心、呕吐、发冷、发抖,测体温38.2℃。家人赶快将张妈妈送到医院,检查发现透出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医生说张妈妈患的是腹膜炎,随后腹透液细菌培养,证实了医生的诊断。维持性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腹膜炎最常见并发症。 图1:护士更换透析袋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YPERLINK /cme/html/cme_K1000004/4301/index.html?deptno=K1000004subno=43artno=1 \l # \o 不对,这是透析治疗的误区,两种透析方式均可选择,对待并发症应该提高预防和诊疗意识,而不是选择逃避 由于腹膜透析有并发腹膜炎的危险,患者应首选血透。仅当由于瘘管、严重贫血等原因不能行血透时,才考虑腹膜透析        B HYPERLINK /cme/html/cme_K1000004/4301/index.html?deptno=K1000004subno=43artno=1 \l # \o 不对,这种观点比较陈旧,目前国内采用的系统是一次性双袋系统,无需消毒液,并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也减少了感染机会。甚至腹透还可在家中进行,相对比较方便 腹透需要患者用消毒液清洗透析管道,操作过程较繁琐,容易因污染出现腹膜炎,,或因不慎消毒液误入腹腔造成化学性腹膜炎的危险       C HYPERLINK /cme/html/cme_K1000004/4301/index.html?deptno=K1000004subno=43artno=1 \l # \o 答对了 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腹透并发腹膜炎的关键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一体化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和肾移植。PD作为ESRD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经数十年了。由于PD简便易行,疗效比HD毫不逊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但是:腹膜炎是P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PD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在PD的各种方案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感染发生率较间歇性腹膜透析(IPD)高,其感染发生率在1.1~1.3次/病人年。自采用“O“型及“Y“型及双袋装置以来,腹膜炎发生率已降至1次/2~3病人年。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到达腹腔后,并不一定引起腹膜炎。在腹透过程中,进入腹腔的微生物可通过腹腔中的免疫防御系统,淋巴吸收、纤维及网状包裹及交换透析液而得到清除。   腹腔对病原体的防御作用有:   (1)细胞因素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间皮细胞   (2)体液因素     IgG:调理杀灭G+菌     C3:调理杀灭G-菌     白介素、 γ-干扰素、纤维连接蛋白     这些因素使得腹膜对感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腹透液成分对防御系统的影响:     腹透液的pH、渗透剂及渗透性、缓冲剂-葡萄糖降解产物等抑制了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干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间皮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腹透液交换对防御系统影响     腹透液交换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     腹透稀释并带走大量巨噬细胞及体液因子,致使腹膜的防御能力下降。     总之,腹膜炎的发病机制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包括自身防御机制障碍、异物植入、污染及腹透液本身影响等。   因此是否发生腹膜炎主要取决于:     腹膜防御功能     细菌进入量   腹膜透析中发生的腹膜炎大致可分为:     细菌性腹膜炎;     真菌性腹膜炎;     化学性腹膜炎;     硬化性腹膜炎等。     其中细菌性腹膜炎占总数之70~95%。   引起腹膜炎的病原体有:     革兰氏阳性菌:占55~80%;     革兰氏阴性菌:占17~30%;     真菌:占0~5%;     厌氧菌:占0~4%。 腹透中引起腹膜炎的常见致病菌     致病菌 发生率   革兰氏阳性菌 55~80     表皮葡萄球菌 35~70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25     链球菌属 3~15     肠球菌 3~10     其它革兰氏阳性菌 0~4   革兰氏阴性菌 17~30     大肠肝菌 4~10     克雷伯杆菌属 1~5     绿脓杆菌属 5~10     不动杆菌属 0~4     肠杆菌属 0~3     沙雷菌属 0~3     其它革兰氏阴性菌 0~6   厌氧菌 0~4   真菌 0~5   分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