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赣州七里镇窑兴盛原因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赣州七里镇窑兴盛原因探析

  摘 要:赣州七里镇窑创烧于晚唐,两宋为繁荣期,入元后渐衰落,明中期终烧,烧窑时间长达五百多年。本文拟从丰富的原材料、便利的水陆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窑工的加入等四个方面分析宋代时赣州七里镇窑兴盛的原因。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宋城赣州;七里镇窑;陶瓷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49-02   赣州七里镇窑自晚唐始烧瓷,至宋时发展成为一座能生产众多产品的综合性民窑,为江西五大名窑之一。兴盛时期,其产品远销全国乃至日本、朝鲜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宋代七里镇窑在百余年时间里就取得如此成就,是什么原因使七里镇窑在短时间内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呢?本文拟从丰富的原材料、便利的水陆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窑工的加入等四个方面分析宋代赣州七里镇窑兴盛的原因。   一、丰富的原材料   瓷土质优。泥料是陶瓷成型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七里镇一带曾经蕴藏着许多优质瓷土,赣州人俗称“白石泥”。现如今赣县的瓷土储量仍很丰富,据一九九一年版《赣县志》记载,用现代科技手段勘探出在湖江、韩坊瓷土储量多达80万吨。在七里镇窑古窑址上居住的民居院内或周边一带的深2至4米的地层有七里镇窑早、中期的堆积层,再往下就是白黄色的粘土层,这白色粘土层应是被开采的残余。取土后的大坑成为废弃的瓷片和匣钵的堆放地,而有些没有回填的坑则成了今天的水塘,如岭背村的窑底塘。   燃料充足。赣南地区山多林密,且多为松木,这为七里镇窑瓷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赣县、于都、瑞金、宁都及三南等各县的大量木材通过水运到达七里镇一带,宽阔的贡江沿岸还留有木材堆场的遗迹,和着流水声似是倾诉着当年木流穿梭时的繁华。松柴的挥发分多,着火温度低,燃烧速度快、火焰长,宜于烧还原焰和快速烧成,是烧瓷最好的燃料。   关于釉料,赣州七里镇窑也同样有着便利的资源优势。同治版《赣县志》卷九就记载了有关釉矿的资料:“王宗沐陶书长岭出青黄釉,义坑出白釉。赣之产釉不载册籍,县北五十里曰:黄龙埠,有釉穴,土人曾采之。康熙四十年以后不开者数载矣”。   优质的瓷土、釉料和充足的松木燃料,就近取材的便利,这都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七里镇窑的兴起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便利的水陆交通   秦代开辟的由中原通达岭南地区大道,经赣南越梅岭而进入广东南雄。唐时要继开通大庆岭,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今福建长汀),闽赣间交通为之改善。赣南东端的石城县城至闽西,就有三条大路:一条自南门二十五里至大畲桥宁化县交界,为东陆大路;一条自南门九十五里至迳口长汀县黄竹岭交界,为南陆大路;一条自东门五十五里至宁化堑头交界。清道光《石城县志》记载另有从瑞金越隘岭入长汀和从会昌筠门岭入武平两条要道。这几条交通要道,把赣南与京城、广东、闽西紧紧联系在一起。   以前粉碎瓷土是用水碓,开设瓷窑需要水力条件,而淘洗、提炼瓷土也需要水。设窑不仅要有充足的水源,还要交通便利,以便烧成后运销各地。   七里镇窑的水上交通非常便利,东西窑床之间各有水路相通。旧时,这条溪河水面很宽,从砂子岭下来可以行走小船,溪河经流到仙娘庙处时水面骤然变宽,达40余米。小船可以利用镇内的河叉水路经岭背及下坊沿途的堆积,从竹山和沿坳之间的杨梅庵出水口进入贡江,这条水道可通达各窑地点。小船可十分方便的从水路进入各窑之间装运瓷器,不仅可直运赣南附近的乡县,而且可运往京城、广东、福建、浙江等全国各地。船只进入贡江后,再改装大船,向东,从贡水、锦江到瑞金,经闽江、汀江,运往福建长汀、龙岩,再沿晋江至福州、泉州等城市;南下,逆赣江、章江而上至大余,梅关而进入南雄,然后顺浈水到达广州;北上经吉安、丰城、南昌、永修进鄱阳湖,入长江,经扬州,沿大运河北上,直达京城。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发达的航运,使七里镇窑比同时期的民窑发展更占优势。   三、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虔州①城北宋熙宁九年(1067年)盐税收入达116 739贯,占整个鄱阳湖流域诸城盐税收入1 966 275贯的5.9%,仅次于洪州、吉州2城,居第三位;而到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虔(赣)州交纳的商税,已和广州、福州、江宁、大名、京兆、洪州等20多个城市一样,多达4万贯之巨额。入宋以来,赣州的制瓷业与造船、冶炼、铸钱、农业、手工业一样非常兴盛发达。北宋初,七里镇人口迅速增多,南宋早中期,七里镇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高峰,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刺激着陶瓷业的发展。   首先是人口大增必将导致生活用品如碗、坛、罐、盆、钵、瓮等需要量增加。据统计,北宋祟宁元年虔州所领10县,共957 256人,平均每县95725.6人,虔州城作为赣江上游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估计城内人口当在10万以上,甚至更多,时人称“虔于江西尤巨丽”。从北宋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