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美国教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学]美国教育

2012年2月5日到2月25日,我作为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有幸在省教育厅的安排下到美国进行了教育考察。我们一行18人,在21天中,通过集体听讲座、做交流、看实地等形式,感受美国教育,每个人都经历了七天八夜以“Home day”为形式如影相随式的入住美国家庭、跟随美国教师的生活。在四场高水平报告中,在五所美国著名大学的参观中,在美国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的课堂上,在深入其家庭的生活中,在对随机看到的、任意印入脑中的影像的阅读中了解美国教育。在这个行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走进学校的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国的“实景教育”、“现行教育”的话,那捕捉其生活的、文化的背后所折射出的就是美国教育的效果了。所以,我在美国的观察就从生活和教育两个方面进行了记录,以期更全面地去认识美国的教育。 关于中美两国教育的比较,一直是教育界从没停止过的研究项目和讨论话题,而中美两国教育的两次正面交锋,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理性的思考。( )中美教育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基础知识的扎实让我们拥有了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成就了美国在科技行业的领军地位。中美教育孰优、孰劣,什么样的教育是我们未来更需要的教育,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到底呈现着什么样的文化生态,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踏上了美国的国土。 行前的两个多月里,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阅读了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罗伯特.G..欧文斯的《教育组织行为学》,作为美国教育考察的理论准备。在工作之余开始啃读,在不断搁浅的艰涩的过程中读完。咀嚼、回味,发现以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吞咽这些文字的过程中只是粗略地了解了美国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及实践智慧。 杜威的教育理论可概括为三点: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长,以经验为中心----学校即社会,以活动为中心----在做中学。正是这个理论奠定了美国教育以实践、生活为基础,儿童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形成了以“动手做”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方式,让儿童经历着经由实践的学习过程。 罗伯特.G..欧文斯的《教育组织行为学》,全方位阐释了教育组织行为学方法、技术到思想、理念。他把学校改革看成是组织学和行为学的问题,关键是改造学校这个组织。罗伯特认为,组织的高效与低效主要导致因素是组织气候和领导行为,协商形的动作模式更利于激励师生,激发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完成目标的抱负,从而充满热情的工作。 两本著作,前者引导了美国教育教学的基本行为,后者引导了美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形式。有了这样的背景式积累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理性地去观察和分析美国的教育。 从生活看教育。 生活能够真实地反映教育的成效。美国人一有危机感,首先想到的就是教育,从教育的改革上寻求发展的突破口。1983年美国教育部发表有名的报告《国家在危机中》,2002年布什政府提出《一个都不掉队法》。一入美国,我就通过生活看教育。 第一印象 2月5日清晨4:00从北京出发,6:00登机,经底特律,转机纽约,乘车至康涅狄格州。进入康州旅馆时是北京时间4:50。从中国到美国,2月5日拉长了11个小时,我们追着太阳跑了24个多小时,基本处于无眠状态。于是就有了用眼睛观看的二十多个小时。 空服 进入美国航空公司专机就开始接触异域文化了。飞机起飞前听到的是机上对负责本次航班的航空公司及机长的介绍,声音传送和图文传播并行。美国文化中注重品牌宣传、保护及强化个人英雄形象塑造的特点可见一斑。 机上服务人员中年轻、靓丽者罕见,以空嫂为主,“空奶奶”也大有人在,且各色人种不等,高矮胖瘦不一。具知情人士介绍,进入美国国际航班需要丰富经验和深厚资历,因而有相对老者现身“空姐”队伍当属美国文化的又一表征:从公司层面看,用人唯才,不论年龄、种族及形象,以能力为选用核心,不歧视,求平等;从个人层面看,从兴趣出发,以职业为乐,奉行“我能行”理念,年龄不会成为“退出”行业的藉口,在中国已沦为大妈级、以回归家庭、照顾下一代的下一代为主业的祖母代人物在美国却依然能以光彩的职业形象示人也就能够理解了。果然,服务忙碌而秩序井然,每个个体都温文尔雅而大气有致,真心问候、耐心递物、热心指导,对听不懂英语的我们不厌其烦,严格地执行着国际航班要求的每一道程序。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绽放在皱纹里的微笑,自信且召示着良好的职业素养,机舱里也时时飘荡着她们快速奔走服务时的笑声。 从底特律到纽约乘的是小飞机,机上服务人员只有两名,均为黑人女性,高大、浑圆,皮肤黝黑,着装也随意。但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中,她们一直没有得闲,指导乘机、分发食物、回收垃圾、整理行李,不断通报飞机飞行状态,不时提醒并帮助违规操作的旅客。她们的“美丽”在面对每一位旅客的灿然一笑里,在时时恪守的职业操守中。当离别时我表扬一位空乘“Your voice is very beautiful。”时,她把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