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堑通途区的四座名桥-天津纪委
天堑通途:市区的四座名桥
“天子津渡,九河归宗”一语,道破了水赋予天津的独特
魅力。天津素有“七十二沽”之称。千百年来,河东水西、沽
上海下的先民们,无不是“万灶沿河而居”,河就是他们的生
存命脉。当海河穿城而过,奔流东去之时,就注定了“桥”在
津沽不可或缺的地位。有人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
有了桥就有了诗意,有了灵魂。桥承载着这片土地的文化积淀
和历史变迁。因此,天津人对桥更是情有独钟。
一座大桥飞架南北,令两岸路途通达、化险为夷,也使隔
河百姓相融相通、血脉共存。但横亘在河面上的桥梁,必然给
过往船只的通行造成阻碍。要怎样做才能使一座桥达到水陆各
行其道,又不互影响的最佳效果呢?开合桥的设计由此应运而
生。
海河曾汇聚了多座开合桥。1963 年 3 月 31 日《天津日报》
刊载有中国桥梁建筑大师茅以升先生所撰《天津的开合桥》一
文,指出:“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而且天津市区
的极大多数的桥也就是这种开合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
‘特产’。”大红桥、金钢桥、金汤桥和解放桥,就是天津开合
桥中的动人诗篇,合时桥上行车,开时桥下航船,一开一合,
水陆两便。
-41-
大红桥
清末天津开埠后,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
兼北洋大臣,分驻津保、两地。因此,在保定设直隶总督衙门,
在天津设直隶总督行署。天津的直隶总督行署由原盐院署改建
而成。其毗邻南运河,河上架有浮桥一座,因此俗称:“院门
口浮桥”。此浮桥为往来行署必经之路,为壮观瞻,光绪八年
(1882),李鸿章拟将浮桥改为西式铁桥。后因粮道极力反对,
认为铁桥一旦建成,会影响漕船运粮而作罢。已预制好的铁桥,
只能移建子牙河与北运河汇流处,以替代原有木桥,成为市区
通往北乡的咽喉要道。光绪十三年(1887)大桥建成,取名 “红
桥”,俗称“大红桥”。
大红桥考虑到桥下通航净空的需要,建为拱形,采用单孔
拱式结构,即由 4 根拱肋组成空腹式拱架,跨径 50 余米。这
样虽然方便了船只通航,可是大跨径的桥拱导致桥面过高,坡
度过陡,桥上行车多需前拉后推,才可勉强通过。因该桥本是
按照南运河院门口处河道宽度设计,移建子牙河后,因子牙河
更宽,桥梁长度难以达到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建桥时在两
岸用条石砌筑桥台,以承接桥梁。但此设计不利于泄洪,给日
后大桥倒塌留下隐患。
1924 年,天津爆发大洪水,首先冲垮护岸及桥台,桥身
断裂,致使桥体全部塌陷河中。据上海《申报》报道,大桥倾
覆之时,水溢数尺,冲倒北岸铺房数间。上游之水,立时高起,
-42-
浸出两岸。当时,商务印书馆经理周少勋等多名记者守望河岸,
拍下大桥的最后瞬间。以后几经打捞,仍有半数以上残骸沉入
河底淤泥中。
1887 年至 1924 年的老大红桥
在桥梁倒塌后的十余年间,跨河交通只能依靠浮船替代。
直至 1933 年才开始筹建新桥,新桥位于旧桥上游。资金来源
从当时津海关的附加捐税内提取,即按海关税收的十分之一作
为建桥费用。1933 年 7 月,政府会同相关单位,组成西河建
桥委员会(子牙河又称西河),统一管理建桥事宜。桥梁设计
由市政府技正李吟秋主持。在李吟秋设计的方案中,把加固永
久性护岸作为建桥的附属工程,其投资额几乎与建桥主体工程
-43-
相近。当时,这一方案遭到西河建桥委员会内的海河工程局总
工程师哈代尔的极力反对。哈代尔系法国人,曾任埃及尼罗河
改造工程的总工程师。但他对天津子牙河的水文条件并不了
解。而李吟秋是经过现场踏勘及数据积累,对大红桥河段有了
全面系统地认识,并且从旧桥倒塌中总结教训,最终形成此方
案。全部设计于 1935 年完成,经报请财政部批准,1936 年招
标兴建。总工程投资约 50 万元,其中桥梁工程为 26 万元,所
余款项为修建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头皮知识课件.pptx VIP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上机真题卷3.docx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2025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答案解析)(中小学组).docx VIP
-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哈希cod_max_培训教材.ppt VIP
- 第五章第二节创新实验:铜与硝酸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VIP
- 建筑项目设计与施工配合措施.docx VIP
- 2025年辅警考试题库公安辅警.doc VIP
- 中国银行存款证明 正面资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