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间戏曲非遗新昌调腔.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新昌调腔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新昌调腔 【江南非遗编辑】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一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一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探索研究有一定价值。 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清末以群玉班及新群玉班最为著名。1937年前,在浙东绍兴、萧山、上虞、余姚、嵊县、新昌、宁海、天台一带有20多个调腔班社,抗战争期间全部解散。1954年重新成立了新昌新艺剧团(今新昌高腔剧团)和宁海平调剧团。 当时,尚能演唱的传统剧目有:《北西厢》中6出、《琵琶记》中21出、《玉簪记》中4出、《牡丹亭》中8出、《拜月亭》中4出、《白兔记》中6出、《吕蒙正》中8出、《荆钗记》中9出以及《赐马斩颜良》、《三关斩卞》等。此外,老艺人还能回忆出传统剧名目近百出,背出传统曲牌300余支。 调腔的唱腔系曲牌联套体,在长短句中偶尔有三、四、五、六、七言的不同叠句。唱时每句句尾大多采用一字或数字帮腔,或迟一拍用不同旋律重复句尾几字,帮腔都由乐队以人声帮和,每个乐句的旋律趋向下滑,故有人认为“调腔”即“掉腔”的讹音。 调腔的伴奏不用管弦,只有打击乐,分文武场,不同音色的文武场打击乐器有28种之多,后因受当地昆腔和乱弹剧种影响,在极少数折子戏中增加了笛子及板胡伴奏,仍保留尾音帮腔,艺人称它为“四平”。 戏曲界的专家一致肯定新昌调腔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调腔是元朝统一后北曲南移,南腔北上,南北声腔交流的产物,从产生到如今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代著名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连夸调腔妙绝、又复妙绝。到了清代,调腔的班社可谓遍地开花,单是新昌一地就有宋凤台、老凤台等几十家演出团体。当时有句俗语叫年终封箱,艺人返乡,说声做戏,即可登场,由此可见当年盛况。 明代,越地出现调腔,俗称高腔或高调。调腔一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绍兴人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 张岱《陶庵梦忆》所云之朱楚生者,即为当时著名之调腔戏演员。女戏,是指唱调腔的女戏子。调腔,绍兴人称为高腔,以其不托管弦、徒歌干唱、人声帮接、锣鼓伴奏为其演唱特点。调腔流行于旧绍兴府、台州府所属各县和宁波、舟山、温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区。 清初,新昌调腔进入全盛期,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外流传。曲牌体、唱腔有调腔、昆腔、四平,以调腔为主,并有帮腔,是绍兴地区唯一以南北曲为剧本。明末至清中叶,调腔与昆腔一起在绍兴盛行。清末,昆腔趋向衰落,而调腔独受宁、绍、温、台一带观众欢迎。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载,咸丰、同治间,绍兴城里有群玉班,新昌先后有老凤台、凤舞台、大通元,俗称有十二副半调腔班,从业人员达200人。 至抗日战争开始,兵荒马乱,绍兴调腔趋向衰落,调腔演员加入乱弹班演出,而新昌调腔一枝独秀。民国以后,各地的调腔演出活动渐趋减少,至1959年,新昌县成立专业高腔剧团,调腔即以新昌高腔之名入载典籍。虽历经曲折,新昌调腔仍活跃于当今舞台。 演唱风格 调腔演唱风格独特,最有代表性的是“干唱”、“帮腔”和“叠板”。其中“帮腔”是演员在演唱时,唱腔的句尾由后场帮唱或接唱,它既不是简单的“一唱众和”,更不是其他戏剧中常用的那种幕后合唱,而是根据剧中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典型环境有规律、分层次地予以应和。同样一句唱词,在新昌调腔中通过帮腔这一形式,就能达到其他音乐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干唱”,则是一种“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后场帮接”的古老唱腔形式,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演唱技巧,是难以把握的。新昌调腔属词牌系统,唱词非常严谨,曲牌十分丰富,如今尚存传统曲牌360只,在调腔散曲“风枪联缀体”中还能找到唐时“踏歌”和宋时“转踏”的遗响。新昌调腔还有一个独特的曲谱符号蚓号。因形似蚯蚓(俗称曲蟮)而得名,它附注在古抄剧本的唱句之旁,是一代一代的调腔老艺人积累并辗转相承的,调腔艺人就是根据这些特定的曲牌和蚓号唱出不同的腔调的。这些“蚓号”如今仍可在调腔古剧抄本中见到。 新昌调腔由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风格,不但古戏演得好,贴近生活的现代戏演来也十分得体,所有通过调腔排演的剧目不但深得戏曲界专家学者的好评,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喜闻乐见。1992年新昌调腔剧团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会演”,调腔的“干唱”倾倒了与会专家和观众,一个仅由五人组成的乐队就获得了四个音乐奖之一的“伴唱伴奏奖”;剧团还同时荣获“优秀剧目奖”、“编剧奖”、“表演奖“。获奖之多,档次之高,居南方片折子戏之首。 与众不同的声腔 在调腔古戏中则是不托丝竹,锣鼓助节,前场启齿, 后场帮接的干唱形式。这是演唱中的最高层次,没有相当高的演唱技巧,是难以把握的,这在其他戏曲声腔中已很难听到了,新昌调腔却一代复一代地承传下了这种古老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