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论文文献 -抗战老兵.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论文文献 -抗战老兵

抗战老兵 抗战老兵   2013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   随着24820个日子流逝,当年为抵御外辱浴血奋战、如今仍健在的抗战老兵已寥若晨星。这些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过得可好?   报告文学作家方军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方军寻访抗战将士的行动要回溯至16年前的1997年。从那时起,他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采访了数百名抗战将士。其中,国民党将士是他寻访的重点人群。   曾担任陈诚将军警卫员的王建华是方军采访过的数百名国民党抗战将士之一。今年97岁高龄的王建华,在九死一生中完整地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这位在1935年参加国民党部队、在陈诚将军警卫部队工作多年的国民党下级军官,自1937年随陈诚参加淞沪抗战后,辗转于南中国各地战场。到1945年亲临受降仪式时,他的不同时期的战友几乎全部阵亡。解放后,王建华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一直“在长江边上扛大木头”。   王建华的经历,是数百万国民党抗战将士的缩影。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在主战场作战的抗战老兵,为了铭记以“630号文件”为标志的历史进步,在日军投降68周年这一时间节点,本刊编发方军所写的国民党老兵王建华的故事。   1 王建华,追随陈诚转战南中国   王建华的抗日历程   1935年,为生活所迫,孤儿小王顶替一个名叫“王开”的逃兵入伍。王建华是小王在从湖北武汉开赴淞沪前线的船上为自己取的名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等兵王建华自愿报名开赴凇沪战场,担当第三战区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的卫士。在淞沪抗战失利的情况下,他们曾在一天之内辗转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   1938年,“全民抗战”进入第二个年头。王建华在武汉卫戌总司令部特务营担任军委政治部警卫。当时,周恩来是军委政治部副主任,他天天能看见周恩来。   1939年,冼星海每天教王建华所在的陈诚警卫连唱抗战歌曲。时至今日,记忆过人的王建华还可以清楚地唱出当年冼星海教的15首抗战歌曲!这些歌曲,鲜为人知!   之后,王建华又转战湖南、江西、鄂西、重庆,亲历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而与他同时期的战友几乎全部阵亡。   1945年9月,王建华作为中国军人中的一员,护送放下武器的数千名侵华日军战俘回国。   通过《最后一批人》的一名读者,我知道有位92岁的抗日战争亲历者名叫王建华。我提出采访,王建华的儿子却推辞:“我的父亲是一名很普通的士兵,抗战胜利时也只是一名下级军官,没有显赫的战功,比起你笔下的杨云锋、仵德厚等人物来,实在是不足挂齿。”   我试探性地问:“亲历抗日战争的高级将领、战功卓著者几乎不在人世。你父亲虽然地位不高,只是个上尉军官,但他毕竟亲历了八年抗战。他也是我要采访的‘最后一批人’啊!92岁,已经是事不宜迟。”   最终,采访得以成行。   序曲,想托主席带心愿   我第一次采访92岁的王建华是在2008年3月16日,采访地点在王建华长子的家里。   我们一边看电视新闻,一边进行采访。   王建华身材魁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记忆过人,谈笑风生中满面泛着红光。   92岁的老人不能什么都知道吧?我要给他出个难题。   我问:“最近,中日关系有什么大的事情吗?”   王建华一边看电视,一边拍大腿:“嗨!胡锦涛访问日本呗!”   我问:“国家主席访问日本,您认为与您本人有什么关系吗?”   老人沉吟了一下,目光炯炯地看着我说:“我希望胡主席在访问日本时,带去我一个抗战老兵的心声。”   我吓了一大跳,急忙问:“您想带给日本国民什么心声呢?”   “71年前,我参加(军队)与侵华日军血战。无数军人在残酷的战争中死伤。与我不同时期的战友几乎全部阵亡。战争没有赢家。作为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我希望:中日友好!中日不再战!我希望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日本时,带去我一个普通国民的心声。”   “胆敢拜托国家主席在出国访问时带去自己心声的中国普通国民,我还没有听说过。您如果敢的话,应该是第一人吧?”我说。   王建华大笑,他吩咐儿子、女儿:“准备文房四宝!我要白纸黑字!”   老人家的长子王智仁先生62岁,他的新居有160多平方米,朝南的书房和客厅正对碧波万顷的滚滚长江,景色宜人。江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王建华一家的命运应该是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的缩影:因为是国民党军官,王建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没少受罪。他的子女虽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在改革开放后先后经商,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我看到,在摊开笔墨的书桌一侧墙壁上悬挂着写着“厚德载福 ”几个大字的巨大条幅。   在王建华挥毫泼墨时,他的儿子手指条幅告诉我:“为我写字的这位书法家叫陈义经,南京总统府匾额上的‘总统府’三个字是他写的。陈义经老先生在旧政府做文书工作,为人低调。解放后,他从来不提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