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与权利兼说费孝通先生暮年的文化自觉-中外法学.PDFVIP

仁爱与权利兼说费孝通先生暮年的文化自觉-中外法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爱与权利兼说费孝通先生暮年的文化自觉-中外法学

仁兼说、爱费与孝权通利先:生暮年的“文化自觉” 苏亦工* 摘 要:自西学东渐以来,儒家思想常被指斥为中国走向法治的最大障碍,而古今中西之 理论争讼,亦绵延百余年,至今未息 今观儒家思想之核心— “仁”,不过以人类 自然之情感 “爱”,即同情心之扩张为基点,由近及远、由私而公,终至于物我同怀、天人合照、万类并育,构 成中国文化之王干,哺育我华夏文明数千年相沿不绝 对比西方法治之核心概念— “权利”, 虽同样离不开推己及人,能近取譬,但因植本于个体,囿限于小我,加之崇尚功利、煽惑斗争、迷 信人为,终不免走上物我两失、天人对立、同归于尽之悲剧结局,可谓见近而忘远、得小而遗大 是故中西文化之相需互补,乃人类走向光明未来之正道坦途 费孝通先生暮年悟道,幡然回 归,亦足证中国文化之高明悠远、生意盎然。 关 键 词:仁 爱;权利;中西文化;费孝通 一、仁与爱 讨论中国固有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对于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影响,不能不首先探讨儒家思 想的核心— “仁”。如所周知,仁是儒家思想的基石,是儒家的本体论,是关于人的学说,也是 关于生命的学说。中国人向来视人与宇宙具有同一本根。[1]宋明儒更有 “万物一体之仁”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法制文明的传统与创* 新》项(目批准号 10JZD0028)的研究成果。 ]参见梅贻宝:“中国哲学之社会、[1伦理与精神价值基础”,载东海大学哲学系编译:《中国人的心灵一 一中国哲学与文化要义》,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页120。 思想。[2]杨向奎先生说: 孔子以宇宙之生生不息为仁,子思以宇宙之充满生物为诚,这仁与诚的命题,仍然具 有道德哲学的全部涵义,它是人生“本体”,没有仁便不能生。宋代理学家对之有过高明的 发挥,这仁诚的宇宙是充满生意的宇宙,朱子形容它是“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的太阳系, 我们的地球,的确是永久的春天。[3] 杨先生说得很精彩,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绵亘五六千年一脉相承,不绝如缕,固然是因为 有这生生不息的宇宙,但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我们民族热爱生命、尊重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 正是儒家思想哺育和滋润的结果。杨先生进而指出: 随着孔子儒家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取得正统派的地位,这种传统思想变作我国 正统思想,它教育着人民,陶冶着我国人民的情操。我们可以这样说:“不是教主而起教主 作用者是孔子,不是宗教而起宗教作用的是儒家。”但儒家并没有迷信崇拜![4] 儒家思想的光辉灿烂,在杨先生的这段表述中已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不过要体会 “仁”的真义,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知与行的双重功夫。单就仁的字面含 义来说,已是相当费解了。因为孔子讲仁,常常是因人施教,随事设喻,对症发药。诚如日本学 者渡边秀方所说: 盖夫子 自身的仁说,本很复杂,不易摸捉,初不仅因于後儒注脚的多端,所以求一贯的 定义,本是难事。何况这本是指宇宙万物间满遍了的庄严玄妙的道德律而言。即夫子 自 身也只是说过“吾道一以贯之”,曾未尝总括地说明过它的本体。[5] 据说将仁字翻成英文,译法颇多分歧:李“雅各J(amesLegge)译为magnanimity略(为忠厚)、 benevolence恩(惠)、perfectvirtue至(德);辜鸿铭译为morallife德(行)、moralcharacter德(性);林 语堂译为truemanhood人(的本性)、compassion一(心一德);鲍德 D(erkBodde)译为human- heartedness人(同此心);休斯 E(.R.Hughes)译为man-to-manness人(类相予)。”[6] 依笔者拙见,孔子说“仁者爱人”,其中的“爱”字,应是对 “仁”的经典诠释。或问孔子所说 的这个 “爱”,抑或儒家所说的 “仁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从 《论语》及其它儒家经典的阐释来 看,应当理解为人类的同情心。[7]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这种同情心即以己身为基点,推己 及人,由近及远,“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徐复观先生说:“可见道德与不道德,全在人之能 推‘’不能 推‘’,能 及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