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立‘名’‘色’颜色命名方式对消费者态度反应之影响Strategically
2017 富邦人壽管理碩士論文獎
巧立「名」「色」:
顏色命名方式對消費者態度反應之影響
Strategically Name the Colors:
The Influence of Color-Naming on Consumers’
Attitude and Responses
摘要
不少業者會使用獨特的顏色名稱來創造產品差異化,欲藉此引發討論熱潮、升產
品銷。本研究更細緻的分類顏色名稱,以會話含意、基模不一致與情感調節理論來解
釋不同典型性、具體性顏色名稱的相對效果,清其作用機制,並測試顏色「屬性重要
性」與「名稱價性」的干擾。三個實驗的結果發現: (1) 「非典型-低模糊」顏色名稱
(vs. 「非典型-高模糊」與「典型」)將導致較佳的效果;(2)當顏色為產品的首要屬性,
「典型」顏色名稱效果較佳;若為次要屬性,「非典型」顏色名稱較受消費者喜愛,且
顏色名稱的效果由知覺產品趣味中介;(3)正向價性的顏色名稱以 「非典型-低模糊」
方式設計效果較佳;負向價性的顏色名稱則適合以「非典型─高模糊」方式設計。
關鍵字:顏色名稱、顏色屬性重要性、會話含意理論、基模不一致、情感調節
2017 富邦人壽管理碩士論文獎
壹、緒論
顏色是最有力的廣告工具之一,顏色在與消費者溝通的過程中扮演著建立
品牌形象、影響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性的角色(Patil, 2012) 。全球色彩行業的權威
彩通(Pantone)公佈的2017 年春夏流行代表色為 「尼加拉藍」、「櫻草花黃」與「青
石藍」,2016 年度代表色則為「玫瑰石英粉紅色」與「寧靜粉藍色」。彩通所
公布的年度代表色深深影響許多產業的產品開發,受影響的行業包括平面設
計、室內裝潢、彩妝、流行服飾、產品包裝、3C 產業等。如:SONY 搶先搭上
2016 年度代表色的風潮,於同年 4 月推出主打「玫瑰石英粉」的 Xperia Z5 ;美
國最大彩妝連鎖店 Sephora 每年皆與彩通合作,根據每年的流行色,推出不同的
口紅和腮紅,而韓系彩妝品牌VDL 也推出以玫瑰石英粉或寧靜粉藍為色調的眼
影或粉餅。顏色的命名不僅是 3C 產業追求產品差異化的一種手法,在年產值高
達上百億的美妝產業中更有研究指出,化妝品之色彩命名會改變女性消費者之
購買意圖(黃明玉、高聖雅,2011 )。
回顧過去評選出的年度代表色,可以發現,除了翡翠綠(2013) 、天空藍
(2003) 、正紅(2002)等三種消費者較為熟悉的顏色名稱之外,絕大部分的代表色
名稱皆為像是探戈橘(2012) 、海膽粉(2006)或土耳其藍(2005)等較為獨特之顏色
名稱。Zhong et al. (2015) 曾指出:顏色名稱會改變消費者對於顏色的知覺,但獨
特的顏色名稱真的能帶來助益嗎?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Seelye, 2011),美國許多
顏料公司為了在蕭條的室內裝潢市場中拔得頭籌,以貼近消費者生活型態的事
物來替顏色命名,像是以「舊世界的浪漫」來形容黃色、「舒服別墅」作為膚色
的顏料名稱,使得整體顏料產業的產值增長了 6.7% 。
個體皆有適度地追求獨特性的需要,與眾不同的產品會高消費者對於產
品的知覺價值(Simonson and Nowlis, 2000) ,此外,創意的顏色名稱或能增添產
品的趣味性,讓消費者產生愉悅、有趣的感受,進而高產品價值,不過,由
於此種命名方式並不常見,或許在某些情境下將不被大眾接受;反觀中規中矩、
消費者常見的顏色命名方式,雖然是消費者熟悉的顏色名稱,也較容易將顏色
與產品聯想在一起,然而呆板之命名手法可能導致消費者興致缺缺,究竟不同
類型之顏色名稱效果為何仍有待更多研究進一步探討,且由實務觀察,仍有不
少企業使用常見的名稱為產品顏色命名,如蘋果(Apple)的銀色、色。
Miller and Kahn (2005) 曾依據 「典型-非典型」與「具體-非具體」兩個構
面,將顏色名稱分類成「普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