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考点复习课件:法律与我同行 (共39张PPT).ppt

武汉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考点复习课件:法律与我同行 (共39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考点复习课件:法律与我同行 (共39张PPT)

* 八年级《法律与我同行》 (中考9-20题)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即制定或修改有关法律;对传统习惯和道德规范予以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靠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来维持和实现)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我国,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法律的三个特征: 1、周某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数罪并罚被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从法律显著特征来看这体现了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2、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不准在公共场所吸烟”、“看电影时不得大声喧哗”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A.维护良好秩序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才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D C 2、三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违反的法律不同) (情节轻重、 危害程度不同) 民事违法行为:(通常为民事纠纷)侵犯公民人身或财产的行为 ?经济债务纠纷 如:欠债不还,拾获他人的钱物不还,拾到东西不给失主,合同违约,赔偿损失 ?民事侵权行为 如: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知识产权、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行政违法行为: ?★公安机关处以★警告、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的对象。 ?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如交通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被工商局、环保局、教育局、城管、交管……等国家行政机关做出处罚的对象 如:公共场所起哄、打闹,谎报险情,乱刻乱画,闯红灯,制造或传播谣言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酒驾,吸毒,噪音扰民, 小偷小摸,殴打他人造成轻伤,盗窃井 盖破坏路灯邮筒等公物。 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严重,违反刑法,被法院判处刑罚。 如:醉驾或酒驾造成严重后果的、杀人、放火、贩毒、抢劫、殴打他人致残致死、盗窃财物数额巨大等。 3、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法律的特征和犯罪的法律标志的 是: ①严重危害性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刑事违法性 ④法律靠国家立法机关保证实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李某因贩卖公民个人财产信息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赵某因开车不慎撞坏余某房屋遭起诉,人民法院判其恢复房屋原状。李某和赵某的行为分别是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B C 5、李某因吸毒被处以拘留和罚款的处罚;饶某因醉驾被处以拘役和罚金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6、秦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处管制,余某聚众闹事被公安机关拘留。他们的行为分别是 A.严重违法和一般违法 B.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C.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 D.刑事违法和民事违法 D A 3、刑法及其种类 主刑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罚----犯罪(刑事违法/严重违法) 补充笔记: (只能单独适用) 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附加刑 (可以同时适用) 7、右图所示是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概念可以用右图所示方式表示的是 A.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 B.主刑与附加刑 C.主刑与有期徒刑 D.刑事违法与犯罪 8、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属于附加刑的是: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C B 类 型 保护主体 保护职责 保护对象 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学校等教育机构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全社会 公、检、法等机关 抚养、监护、 受教育权 教育、身心健康、合法权益 社会环境 专门保护措施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