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卷 历史 word解析版.doc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卷 历史 word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卷 历史 word解析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 历 史 (B) 注意事项: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 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西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B.宗法纲常的束缚 C.专制制度的强化D.科举制度的僵化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的“委身皇权”这个字眼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皇权强化即专制制度的强化而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种变化和小农经济无直接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宗法纲常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委身皇权”和科举制度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2.高级中学)《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解析】农夫通过耕种土地即可养活家人这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即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正确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收益的增加A选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排除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速度较快不存在抑制之说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故D错误 【答案】C 3.九中)《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方物之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民本思想B.天人感应C.人文精神D.唯物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文明以止,人文也”、“惟人,方物之灵”、“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知道材料的核心意思,即都强调了人的作用,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凸显出人文精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正确。 【答案】C 4.)海昏侯墓的发掘是2015年中国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说明当时的官僚集团对皇帝是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 【答案】B 5.十八中)靖康元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将李纲下令放炮,此炮可能就是由火球发展而来的。南宋时,炮经常用于作战中。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叫震天雷,南宋曾大量仿制,叫铁火炮。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资料说明 A.火药武器推动了民族融合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 C.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D.火药武器使用不当导致宋朝灭亡 【】依据题干“南宋时,炮经常用于作战中”、“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故B项正确A项中民族融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在材料中不能得出,故C项错误宋朝灭亡的原因不是火药武器使用不当,而且在材料也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 6.十八中)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解析】材料是庄子的言论,意思大致可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