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 (1)背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行“一五”计划 (1)背景:建国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 时间 部门 措施 意义 1953~1956 年 农业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手工业 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八字方针 目的 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内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意义 从1962年起,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主要失误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3)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4)影响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原因 “文革”由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表现 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调整 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邓小平:1975年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比作“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2.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是服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下表引自吴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改造问题》一书,该表能够说明当时项目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4257 6553 9297 10880 13401 13358 指数 100 154 218 255 315 314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 劳动生产率(元) 4357 5928 6801 7848 7222 6878 指数 100 136 156 180 166 158 A.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合中国国情 B.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经济恢复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A 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4.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 5.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下学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