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PK富士.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柯达PK富士

柯达PK富士 柯达相机 柯达的发展历程 柯达公司是美国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柯达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是以中国公司引进柯达的彩色线技术这种间接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1998年3月23日,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达成了与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用12亿美元换来了排他性的生产许可。几年来,柯达通过调整生产布局、培育摄影市场、建设销售渠道、投资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举措,迅速占领中国市场。 柯达新时期核心竞争力 从SWOT几方面进行分析: S:1、柯达的新建网络能力强,现拥有8300个节点的柯达网络能够吸引到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无法比拟。 2、柯达的性价高。质量高。 3、柯达的售后服务门槛是最低的,售后服务是最好的。 W:柯达的外观不够时尚,吸引力不强。 O:柯达的数码转型,这一创新为其带来了机遇。 T:其一是竞争品牌的价格竞争;其二是传统的感光材料技术受到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挑战。其次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其他同类企业也必然会挤进中国市场,给柯达带来一定的威胁。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手段 1、产品组合 柯达公司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影像企业,它的民用摄影产品部负责柯达最家喻户晓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柯达彩色胶卷、相机、相纸和冲印服务。这样的产品组合能够使柯达即使在彩色胶卷、相机上不赚钱,也能通过相纸和冲印服务巨额利润来使整个产品组合来得到合理的利润回报 2、产品价格 柯达在定价中采用独特的牺牲打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谓栖牲打,即以一种产品作为扩充市场的先锋,以高质低价格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之后,通过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量弥补先锋产品跌价所造成的损失。 3、产品品牌 柯达的成功离不开它强有力的品牌柯达。“开拓影像新世界”,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是柯达永恒不变的理想。 4、销售渠道 在销售渠道策略上,柯达在多数产品上都采用垂直型营销系统,其中较突出的特点是采用较短的销售渠道:中国设厂——区域分销——零售商。 5、促销手段 柯达在中国市场采取的促销手段主要有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与宣传。而由于胶卷属于消费品,因此柯达公司把大部分的资金用于广告。 富士相机 富士的发展历程 富士胶卷新时期核心竞争力 从SWOT几方面进行分析: S:1、除感光材料外,富士胶卷还有磁性材料。 2、富士胶卷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强 3、富士胶卷生产效率高 W:富士公司在中国供应渠道不稳定,在与柯达公司竞争中处于下风。其最大的劣势在于,它兴建网络的经验远不如柯达。 O: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关税的下调,使得富士胶卷在中国市场的成本降低。同时在胶卷的可靠性、质量的稳定性方面,富士胶卷已获得世界第一的好评,采取最优的性价来进行销售无疑是是富士胶卷打好翻身仗这一机会所在。 T: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柯达与乐凯的合作,数码市场对胶卷市场的挤压都给富士胶卷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其他一些国际胶卷也必然会挤进中国市场,给富士带来一定的威胁。 富士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 本地化战略 富士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采取了本土化的营销方法。富士公司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并且在中国招募当地的人才参与市场策划和营销工作。而柯达这是从总部派出人员,完全按照外国的经验进行经营管理。这一差异被认为是富士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上比柯达略胜一筹的重要之处。 品牌战略 富士公司从质量战略、不断提高知名度、培育品牌忠诚、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等方面来进行品牌战略。 两者的综合评述   柯达与富士,无论从品牌还是产品质量,甚至是整体实力上来说,我们并不能说谁优谁劣。但同在中国市场,富士却无法赶上柯达的辉煌。   在企业营销中,柯达更好的有效利用了政治权利,对于富士来说,柯达是一家擅长政府公关的美国公司,在“98协议”中,柯达被授权为2001年底之前唯一可以在中国独资或合资生产胶卷的外国企业,与柯达相比富士缺乏了一种与媒体互动性的双向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益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结合东芝笔记本事件、三菱帕杰罗事件等,日方企业对待危机的处理方法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保护自身的短期利益为目标,能推就推,责任能避让就避让,使人丝毫看不出解决问题、对消费者负责的诚意。成败在于细节,这样会为你博取主动,柯达与富士充分印证了此点。 * * 富士胶卷于1934年创立,其前身是大日本塑料的“胶卷试验所”。1919年开始研究制造胶卷的技术,1922年开始研究感光乳剂,1925年在积累照相工业的经营诀窍的同时,成立了“胶卷试验化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