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 - 第五章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ppt

气象学与气候学 - 第五章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学与气候学 - 第五章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 (1)冰雪致冷效应 2) 冰雪与大气的能量交换和水汽交换特性 能量交换:冰雪尤其是疏松的雪被导热率很低,且透射率低,因此阻止了大气和地表的热量交换,同时海冰也阻止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水分交换:冰雪覆盖的表面温度和饱和水汽压都很低,因此,冰雪表面气层水汽含量很少,同时由于冰雪的致冷作用, 在大气低层常为逆温层,因此大气是向冰雪表面输送水汽和热量,这样冰雪覆盖上的气团既冷且干。因而更有利于雪的长波辐射散失热量,而大气的逆辐射就更弱。 3) 冰盖-反照率-温度正反馈效应 * (2)冰雪覆盖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南半球 北半球 全球 南半球、北半球及全球月平均气温与冰雪覆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o view this animation, click “View” and then “Slide Show” on the top navigation ba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季风的地理分布(Li 和Zeng,2003) 红:热带季风 绿:副热带季风 蓝:温寒带季风 季风的分布 * 季风主要分布在南亚、东亚、东南亚和赤道非洲四个区域。 季风的分布 * 成因:主要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引起的,也有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和大地形(青藏高原)的作用。 范围:东非、西南亚、南亚、中印半岛一带,又称印度季风。 冬季风特征:行星风带南移,亚洲大陆高压强大,其南部的东北风成为南亚的冬季风。北印度洋吹东北风 。 夏季风特征:由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变为西南风,迭加上印度低压南侧的西南风。另外还有高原的阻挡作用,印度半岛岬角作用,使西南风强劲。使印度半岛获得占年降水量80%以上的降水。 夏季风比冬季风强 季风转换时间:5月冬季风转夏季风;10月夏季风转冬季风。 1)南亚季风 * 成因: 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的,也受青藏高原大地形的作用。 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洋面。 冬季风特征:蒙古高压盘踞亚洲大陆,寒潮和冷空气不断爆发南下,高压前缘的偏北风成为东亚的冬季风。我国大部、朝鲜半岛和日本附近洋面吹西北风,东海南部、南海、台湾海峡吹东北风。 夏季风特征:陆地是印度低压(亚洲低压),海上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国东部沿海、朝鲜、日本吹东南风;南海、台湾海峡、菲律宾附近洋面吹西南风。 季风的天气气候特征: 夏季风:高温、潮湿、多阴雨,来临慢; 冬季风:来临快、强度大、大风、干冷等。 冬季风大于夏季风。 2)东亚季风 * 北澳、印尼和伊里安的季风 由于信风带的移动引起。 冬季(南半球)东南风,夏季西北风。 西非的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潮湿多雨; 冬季东北季风,干燥少雨。 北美与南美的季风 冬季西北风,夏季西南风。 3)其他地区的季风 * 季风的进退和交替决定了中国雨带的形成和移动 中国东部的雨带: 5月及以前,雨带位置主要在江南 华南前汛期 6月10日~7月10日左右,雨带位于江淮流域 江淮梅雨 7月中旬及以后,雨带移至华北、东北 华北雨季 东亚季风进退和中国雨带的移动 * 4月初(盛期在 5-6月),华南前汛期降水开始。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很多,每年都要出现10次以上的暴雨过程,多区域性或连续性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尤其是广东省,特大暴雨出现的频数及其中心最大雨量都比广西和福建大得多。 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上半月的初夏,出现梅雨,又俗称”霉雨”。有的年份出现持久而强的梅雨降水,有的年份则出现“空梅”。 7月上、中旬,江淮流域梅雨期结束,华北雨季开始。北方降雨多为过程性的,很少出现像江淮、华南地区那样的连绵阴雨。虽然暴雨出现的频数比南 方少得多,但强度大。 850hPa 340K等位温线平均位置的时间变化 1971-1980年的平均位置 华南北部(5月第4侯到6月第2侯) 长江流域(6月第4侯到7月第1侯) 黄淮流域(7月第2 侯到7月第4侯) 华北(7月第5侯到8月第2侯) * 3.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影响气候的方式:动力,热力 特别的如青藏高原等大地形,其巨大的障碍和热力作用,以及复杂的地形和下垫面,对区域气候甚至全球气候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 一、地形对辐射的影响 地形对总辐射的影响 1) 直接辐射 增强 2) 散射辐射 减弱 3) 总辐射 增强 * 二、地形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