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郑宅的家族文化与建筑.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浦江郑宅的家族文化与建筑

■ 王小波 宣建华 的最佳场所。到了同居五世祖郑德璋, 开始初定家规,将儒学观念和治家准 则结合在一起。到了六世祖郑文融,更 是身体力行,以复礼为己任,力求恢 复礼仪典章制度。作为郑氏家族儒文 化实践的行为规范——《郑氏家范》, 经多次增补,内容极其完备,几乎可 以礼经视之,其中很多条款直接取自 于朱熹的《文公家礼》及北宋理学家 张载的有关理论。 二、家族文化的特征和内涵 郑氏家族首先是一个典型的宗法 社会,是一个儒文化的实践场所,且 这一实践是在明确的主观意识指导下 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儒文化实践;其 次,郑氏家族对儒文化的实践在当时 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昭然而深入人心, 因此它不是一个自我封闭、与外界不 相与扰的村落,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 出政治性和开放性;再者郑氏家族的 引子: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的乡土建 筑时,发现曾经存在这样一个以“孝 义”而???名天下的宗族社会,一个被 当时的士人极力推崇和赞美的理想小 国——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的“江南 第一家”。这一古人认为的理想的生活 模式,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 生活方式?它是由怎样的社会观念及 社会理想所支配?它的这种生活方式 和社会观念又是如何在其村镇的建筑 中得以体现和描绘的?本文将通过对 “江南第一家”的家族文化和其建筑之 间的关系作初步地探讨。 一、家族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郑氏祖先郑淮是初到浦江郑宅的 定居者,其在南宋初年,天下大乱之 时,卖田一千余亩,以救灾民,至其 孙郑绮已是家道中落,且郑绮之兄廿 岁早夭,唯留郑绮独子传家,因此郑 绮担负重振家业之重任,开始以“孝 义”为宗旨治家,并采取合食义居的 生活方式,自南宋建炎初年(公元1127 年)到明天顺三年(公元 1459年)遭 大火焚毁异居,先后延绵 330 年,成 为我国家族史上的奇迹。因此明太祖 朱元璋敕封它为“江南第一家”。 当时郑绮提出以“孝义”治家的 原因有二: 一是祖先善德铭记于心, 二是心怀“修身则家齐,家齐则国治, 国治则天下平”的政治理想。而这一 理想除了是因为感伤于世道之乱外, 还有另外一个历史背景: 宋代儒学的 复兴。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和纷争, 儒家思想在宋代出现了复兴,宋代儒 者在形而上领域中发展了传统儒学, 但仍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这一儒 学的“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并且出现了许多儒家思 想的实践者。家族成为儒家思想实践 图3 郑氏宗祠外观 势宏大,但却不施彩绘,质朴无华,正 体现了郑氏家族简朴治家的原则,建 筑整体风格显现出豪放而内敛,庄重 而不失亲切的性格。 其次是昌七公祠即同心堂。昌七 公祠位于白麟溪北段之南岸,是原郑 氏家族合食义居时男人的会膳之所; 女人则会膳于安贞堂,安贞堂位置现 不可考,但应与同心堂相隔不远。“同 心堂”之名出意于“父子一曰孝,君 臣一曰忠,兄弟一曰友,朋友一曰信, 家一曰齐,国一曰治”(《麟溪集.同心 堂记》)。“同心”“安贞”之命名非常 明显的体现着郑氏家族想通过合食共 餐的方式达到男子同心,女子同德的 和谐境界。同心堂和安贞堂这种建筑 型制是郑宅所特有的,它是郑氏家族 合食义居的历史见证,是当时郑氏家 族的生活中心。元代翰林大学士月禄 贴木耳感叹于此种生活方式,为其书 “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字给予勉励, 后人便在原炊址上立碑筑亭以示纪念。 同心堂是儒文化实践本身所遗留的历 史见证,而“九世同居”碑则是对这 种文化和实践的认同,或称为对人类 自身行为的反思,即同心堂象征着文 化之“源”,而“九世同居”碑则象征 着文化之“流”,这种文化的源流在此 二建筑中凝固,穿越历史,继续由后 世评说。昌七公祠和其前的九世同居 碑构成白麟溪边又一具有特殊意义的 场所。 再者是位于白麟溪南段左岸的老 图2 江南第一家郑氏宗祠屋顶俯视图 以礼治家,并非只停留于礼的形式,而 是将礼的精神内核“仁”躬而行之。仁, 一方面突破了礼的僵化,表现出其亲 和性;另一方面,在郑氏来看,“仁” 即是“孝义”,孝义二字具有深刻的伦 理和道德内涵,几乎渗透着郑氏家族 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郑氏为使其 家族永远同心同德、和而不分,采取 了合食义居、财产共有的生活方式。以 上四种文化特征将在郑宅的建筑与环 境中得以深刻的体现。 三、家族文化与村落建筑的关系 (一)宗祠: 家族生活的精神核心 首先是作为宗族核心的郑氏宗祠, 它初建于南宋中叶,后经元、明、清 数度扩建而成较大规模。宗祠位于白 麟溪中段的右岸、村落的中心位置,以 加强其作为宗族统治中心的地位。在 宗祠第三进“有序堂”的后廊,右置 钟,左置鼓,钟鸣而共食,鼓震而堂 训,这是每日必行之事,因此宗祠组 织着族人的日常生活。 宗祠是宗法的产物,何谓宗法,不 妨把“宗”和“法”分开来解释,“宗” 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社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