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照点与幸福感范围与频率假说-USD
华夏文摘,2005 年3 月7 日 (/HXWK/author/WANG-xiaotian)
中美文化散议
王晓田
有人说文化就像无所不在的万有引力,只有当你跳跃的时候才能感到它的存在。我
则以为文化更像电磁场,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强度与分布。分处地球两端的中美两国
的文化磁场在交流的过程中想必是能够碰撞出火花的。
《论语》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相似的教诲,在《圣经》中的表述则为
己所欲,施于人 。由此延伸出的文化行为大相径庭。前者内敛,在行动上多为后发制人;
而后者外张,运作上经常先发制人。
古罗马统帅凯撒的名言是:我来,我见,我征服 。而在东方的汉高祖刘邦的壮
语是: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于是,一个扩张海外,一个固守海内。
也许正是基于此,为了赢得民众的支持,美国政府把出兵伊拉克说成是要将己所欲之民主
施之于他人。在文化的倾向上,这是一个所欲大于不欲,还是不欲 大于所欲的
问题。
在思维方式上,中美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中国文化讲求辩证,玄奥,道理
是要悟出来的。美国文化则推崇逻辑,求实,知识是在分析和验证中产生的。
中国文化的玄,恐怕缘起于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和人情世故。先不管文化的起源问
题,下面的两则故事可以为求玄与求实作个注脚。第一则故事讲得是三个学生结伴赴
京考科举,路过一名寺便求见住持的老和尚为他们掐算一下前途。三人自报身家之后,
老和尚慢慢地竖起右手食指(请注意不是中指。即便竖起的是中指的话,也只有接受美国
市井文化的人才会误解大师的意思) 。带着尚未悟出的意旨,三人就恭敬的退了出去。在
一旁静观的一个小和尚忍不住问大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师破例给他明示了一下:这
一个指头包括了四种可能。一是他们三人一起都中榜,二是他们三人一起都落榜,三是一
人中榜两人落榜,四是一人落榜两人中榜。
第二则故事讲得是一个美国神学院的实习生如何钻了牧师直线思维的的空子。想抽
烟的实习生问:神父,一个人可以在祈祷的时候抽烟吗?
当然不行! 神父严厉地回答。
实习生又问:那一个人可以在抽烟的时候祈祷吗?
当然可以 神父和善地回答。
第一个故事表现了中国式思维的玄,第二个故事显现了美国式思维的直。而下面
的一段真实的经历则反映了中美两种文化在处世方式上的异同与交流。美国前任共和党众
议院领袖金格瑞奇(Newt Gingrich )曾谈到他率团到中国谈判的经历。谈判前他被告知
1
中国人的交易大多在吃喝闲聊的杯光觥影中完成。金格瑞奇于是准备了不少闲话以便和
中方代表寒暄周旋。没想到,中国代表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列出了谈判的要点。后来一打
听才知道,中方代表也在谈判开始前接受了类似的跨文化培训,并被告知美国人不习惯
拐弯抹角而喜欢直来直去。
文化的异同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概念。在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中不难找到两个
不同文化的人,其思维和行为特征的共性比两个同文化的人之间的共性还要高。文化的可
融合性自然要远远高于相貌体征的可融合性。尽管如此,不同文化磁场的分布还是无法完
全重合的。
那么,文化的异同是否有其基本规律可循?文化的基本维度和要素是什么?
清末民初的名士,香帅张之洞的幕府,北大教授辜鸿铭在其1915 年出版的 《春秋
大义》(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中提出了一种文化比较的模式。辜鸿铭在该书的
序言中讲到中华文明的四种性格特征: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Deep, Broad, Simple,
and Delicacy) 。辜鸿铭认为,美国人要想真正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是困难的,因为美国
人大多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则一般说来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则深
沉,博大,却不够纯朴。在辜鸿铭看来,只有法国人最可能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虽然
法国人在深沉,博大,纯朴这三项上并无优势,但是他们拥有一种非凡的,其它西方民族
所缺乏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灵敏。
可以看出的是辜鸿铭的这套文化比较模式主观色彩浓重,书中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客
观依据。辜鸿铭既精通西方的文艺和哲学又熟读孔孟的儒学; 既喜爱弥尔顿的《失乐园》
和歌德的《浮世德》又钟情于中国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小脚。在治学上辜鸿铭偏好标榜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