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医学.pptx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典--医学.pptx

浅 谈 古典 医学中 医 历 史“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 古代篇约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约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公元610年,隋代巢元方等人集体编写成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 公元652年,唐代医家孙思邈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公元659年,唐政府组织编修成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唐本草》。 公元十二至十四世纪,中医学出现四大流派: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和养阴派。 公元1578年,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大约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 公元1830年,清代医家王清任根据尸体解剖和临床经验写成《医林改错》。   当代篇1950年5月,北京中医学会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立的地方性学术团体之一。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相继成立。 1965年5月,国家科委中医中药专业组成立,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和事业发展已进一步纳入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规划的正常轨道。 1966-1975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也是内乱的十年,像其它事业一样,中医中药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受到严重摧残,造成中医中药日趋衰落,中医队伍后继乏人,中医药从业人员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全国中医医院从1960年的330所减少到129所,中医学院由21所减少到11所。1979年5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最大的全国性中医药学术团体。 著名医家扁鹊 难经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孙思邈 千金方李时珍 本草纲目四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我国医药学发展商周时期: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甲骨文有疾病记载,已有医学分科。春秋战国之际:扁鹊创造“四诊法”。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医圣” ,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 佗 “神医”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明朝:李时珍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第3课 四部古典科技巨著二、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湖北蕲州人,出身于名医世家,仕途不济,决心从医。本草:记载药物的书籍。 为了修正《本草》,参考了800多部书籍,跋涉万里,用了27年的时间写成了《本草纲目》。中医方法之一 针 灸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view/50819.htm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view/61238.htm经络、/view/70687.htm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中医方法之二 拔 火 罐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中医一词的由来“中医”一词,最早见于《汉书 艺文志 经方》说:“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古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是针对“上医、下医”。古人认为,治好病为上医,致病加重为下医。不治疗虽不能愈病,但也不至于出事,就等于请中等医生看过了。中医一词的由来现代意义上的“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的医学起了个名字叫“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名称是为了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的《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传统医学的称谓歧黄之术青囊唤杏林悬壶歧黄之术来源于《黄帝内经》。是黄帝和岐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到了后来,岐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青囊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并由老虎守护。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