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章2婚姻家庭法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2婚姻家庭法概述

我国婚姻家庭法是指规定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发生和终止,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特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婚姻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婚姻法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家庭关系;既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动态运行的全过程,又包括由该动态运行所形成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12 婚姻家庭主体间的财产关系是以人身关系为前提,直接体现一定经济内容或者以一定的财产为媒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在法律意义上即为财产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财产关系是人身关系所引起的法律后果,随人身关系的产生而产生,亦随人身关系的变更、消灭而变更、消灭。 (三)婚姻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区别 2、目的不同 民法中的财产关系以服务于商品经济关系或市场经济关系为目的; 婚姻法中的财产关系以服务于家庭共同生活、实现家庭职能为目的。 3、主体不同 民法中的财产关系以一切具有平等属性的自然人、法人为主体; 婚姻法中的财产关系以具有特定身份的自然人为主体。 4、产生根据不同 民法中的财产关系以各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事件、行为或事实构成为根据。 婚姻法中的财产关系以结婚、出生、法律拟制等引起特定身份关系的法律事实为根据。 5、性质不同 民法中的财产关系带有任意性,具有“意思自治”的特点; 婚姻法中的财产关系大多数带有强制性,“意思自治”原则在婚姻家庭领域的财产关系中是受到诸多限制的。 1、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2、强烈的伦理性 3、鲜明的强制性 (一)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形式上的特点 1、没有以婚姻法命名的形式意义的婚姻法 古代社会,中外的立法都是采取民刑不分、实体法、程序法不分的诸法合体的形式,婚姻法是这一统一法律中的一部分。 2、婚姻法内容尚不丰富,需要其他社会规范的补充。 (1) 奴隶社会:以礼为主,以习惯法为补充 礼是指反映和维护宗法制度的礼礼仪道德。礼实际上起着法的作用。包括: ▲婚礼:主要是嫁娶方面六礼仪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祀)宗庙,下以继后世”作为婚礼的最高宗旨,也是“婚礼”的核心。婚姻离异方面的“七出”“三不去”。 ▲家礼:包括冠簪之礼,丧、祭之礼,立嫡、宗祧继承之礼等。 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将“孝、悌”作为家礼的最高原则,维护家长权、父权、夫权,通过巩固家庭、家族中的宗法秩序以巩固全社会的宗法秩序。 (2)封建社会:礼律并重,以礼辅法 与婚姻家庭有关的成文法源自战国时代。《法经·杂律》中有关奸淫的规定。秦律中有关家罪和户籍、赋税等规定,就其性质而言属于刑法、行政法的范围,还不是系统地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 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有关婚姻家庭的立法都附于户(婚)律中。其中以《唐律》中的《户婚》最有代表性。 3、违法婚姻法的有关规定,采取严酷的刑罚制裁 1、包办强迫,毫无婚姻自由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成立的合法形式 (2)门当户对和婚姻论财,是成就婚事的主要条件 (3)从婚姻的解除来看,是以出妻为主要形式的男子专权离婚 2、剥削阶级的一夫多妻制或一夫一妻多妾制 3、男尊女卑和夫权统治 妇女必须恪遵“三从四德” “三从”即“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德、言、容、工”。 4、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 1、经济根源:是地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小生产经济。家长拥有体诸多权力,是同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的状况相适应的。 2、政治根源:是封建国家所实行的宗法统治。人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不平等的关系,是同当时的阶级关系、等级制度相一致的。 3、思想根源: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观。所谓“孝”、“悌”,所谓“亲亲”、尊尊”、 “长长” 、 “幼幼” ,以及“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等,都从意识形态上反映了封建经济和封建政治对婚姻家庭问题的要求。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立法 从总的方面来看,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仍然居于统治和支配地位。 1、清末和北洋军阀政府的亲属立法 (1)中国近代的婚姻立法活动发端1910年12月颁行的《大清现行刑律》。它仍是一部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律,但取消了六律总目,在婚姻、家庭、继承和其他纯属民事的规定上,不再有刑罚方面的内容,以示民、刑有别。 (2)中国婚姻近代化的尝试是1911年8月制定《大清民律草案》。这是旧中国第一部独立的民法草案。其中设有亲属一编。 (3)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除援用《大清现行刑律》的有关规定外,还通过当时的大理院作出大量的判例和解释,以补充法律的不足。●1915年制定了《民律亲属编草案》。1926年制定的《民律草案》中亦有亲属一编,该编以专章规定宗祧继承,封建色彩十分浓厚。均未正式施行,这些草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是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