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莱希特的生平与创作
布莱希特的生平与创作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德国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创立并置换了叙事戏剧,或曰“辩证戏剧”的观念,是当代享有世界盛誉的著名德国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创作作品有《马哈哥尼城的兴衰》、《三分钱歌剧》、《屠宰场里的圣约翰娜》和《巴登的教育剧》等。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金。“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即是布莱希特的名言,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逝世于柏林。生平简介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在20世纪德国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剧作家、诗人。1898年2月10日生于南德奥格斯堡一个造纸厂主家庭。他终生献身于德国工人运动,却又从不讳言自己是“愿意把无产阶级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资产阶级作家”。 191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慕尼黑大学,断断续续学习过自然科学、医学和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派往奥格斯堡战地医院护理伤员,他以多才多艺和进步的政治态度,获得士兵信赖,1918年11月革命爆发时,被选为当地士兵委员会成员。 战争与革命动荡过后,再次入慕尼黑大学,开始戏剧与诗歌创作。1922年,他的剧本《夜半钟声》在慕尼黑剧院上演后,荣获克莱斯特奖。1924年,任柏林“德意志剧院”顾问。 1926年进入柏林马克思主义工人学院,结合创作实践系统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928年与女演员海伦娜.魏格尔结婚。1933年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出走瑞士、法国,并于同年举家迁往丹麦,在斯文德堡附近一个农舍里住了6年,这期间曾与布莱德尔、孚西特万格主编在莫斯科出版的德国流亡者杂志《发言》。 1939年后经瑞典、芬兰再取道苏联去美国。整个流亡期间是他多灾多难的年代,也是他文学创作最为多产的年代。1947年摆脱“非美活动委员会”迫害,返回欧洲,暂居瑞士,1948年定居柏林,和夫人一道建立“柏林剧团”,实践他的戏剧主张。1956年8月14日逝世。 人物简介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当代享有/doc/5397782.html世界盛誉的著名/doc/4012899.html德国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和诗人。1898年2月10日,布莱希特出生于奥格斯堡市一个商人家庭。他曾在大学学哲学和/doc/2796534.html医学。但他真正感兴趣的却是文学,尤其是戏剧。早在青年时代,布莱希特就显示了非凡的戏剧才能。《夜半鼓声》(1919)的成功使他获得德国最高戏剧奖——克莱斯特奖。1924年,他应名导演赖因哈德之邀任柏林德国话剧院艺术顾问。二十年代中期,布莱希特开始阅读和研究马克思的著作,这使他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现实。希特勒法西斯夺取政权之后,布莱希特被迫流亡国外。他曾先后在丹麦、瑞典、芬兰、美国和瑞士等地居留。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从未中断。1948年回到柏林,主要领导《柏林剧团》的工作,1959年8月14日,布莱希特在柏林逝世。布莱希特也是一位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是叙事剧的理论奠基人。他主张寓教育于娱乐。他认为观众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对反映的现实问题进行思索,用探索的目光观察社会,用批判的态度改变完美的世界。布莱希特的大量诗歌创作反映了20世纪德国社会各个时期的风貌。他的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均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许多诗歌是脍炙人口的上乘之作。布莱希特的作品及理论已有不少被介绍到我国,有些著名戏剧也曾多次在我国舞台上演出。创作阶段研究界通常认为布莱希特的创作道路分为3个阶段,以他开始有意识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探索艺术革新的1926年为转机,这以前为第一阶段,1926-1933年为第二阶段,1933-1956年为第三阶段。 主要作品布莱希特的理论与著作有《戏剧小工具篇》、《戏剧小工具篇补遗》、《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伽利略传》《圆头党和尖头党》、《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卡拉尔大娘的枪》、《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以及改变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高加索灰阑记》等。他还以演说、论文、剧本的注释形式,阐述史诗戏剧的理论原则和演剧方法,其中较重要的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论实验戏剧》、《买黄铜》、《表演艺术新技巧》等。1948年后,剧作有《公社的日子》、《杜朗多》等。人物成就布莱希特他一直从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史诗剧实验,特别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法。提出了间离效果理论。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金。布莱希特史诗戏剧理论是在20~30年代与资产阶级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作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