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前赤壁赋 苏东坡
前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多难的一生 20岁丧母,28岁丧妻,29岁丧父。 苏轼幼时即深得老师赏识。21岁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欧阳修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32岁一贬到杭州。42岁因“乌台诗案”入狱,关押一百三十多天,几乎被迫害致死。二贬到黄州,人生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49岁丧幼子,56岁二度丧妻,后侍妾王朝云病逝。 贬到黄州后被起用,52岁先后调往杭州、颖州、定州,57岁三贬到惠州,60岁四贬到海南。 64岁调往常州,不久病逝于常州。四度贬谪十数年。在海南曾被逐出官屋露宿于旷野树下,常以薯芋、虾蟆充饥。 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周瑜破曹兵的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的东北。这里写的是黄州城外的赤壁矶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曾先后两次那里漫游。作者在这 里只是触景生情,借 题发挥而已。 一、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获释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近于流放,生活艰难。面对如此重大的打击,苏轼一方面感到沉重的苦闷,一方面又从佛老思想及山水之乐中寻求解脱。本文即表现了作者当时的这种心理状态。 二、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文赋,具有文赋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对答,抑客伸主,散句与骈句交错使用,押韵。 三、课文串讲: 第1自然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属客:劝客人饮酒。属: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一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少焉:过了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一苇:喻指苇叶似的小船。 如:往。 万顷:极言水面广大。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乎:广大的样子。 冯:通“凭”,靠,依托。 虚:太虚,指天空。 御:驾御。 遗世:脱离尘世。 羽化:道教称成仙为羽化,认为成仙后可以飞升。 译 文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山下的江面上泛舟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水面上风平浪静。主人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与客人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形和飘飘欲仙的欢快心境。 这一部分重在写景,作者触景生情,景中寓情。文章开头紧靠题目,仅用二十字就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言简意赅。这一部分重点表现漫游之乐。 第2自然段: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sù)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桂棹:桂树做的棹。 兰桨:木兰树做的桨。 空明:指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 泝:同“溯”,逆流而上。 流光: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 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人。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倚歌:指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和:伴奏。 呜呜:象声词,常指凄凉的音调。 舞:使……起舞。 嫠妇:寡妇。 译 文 这时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到:“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萧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萧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作者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惆怅失意的心情。 用“桂棹”、“兰桨”比喻自己的高洁,用“溯流光”比喻自己身处逆境而不屈服的性格,用“望美人”来表达自己朝夕思慕的人,暗指终生追求的理想。连用五个比喻、两个夸张深化了悲意。 第3自然段: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