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第9届中小学及幼稚园
臺北市第9屆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徵件活動
參加類別:國中組「創新教學活動設計類」
題目:植基於情境學習與合作學習之創造力活化教學―以電學教學為例
作者:洪春金 林振強 李南威 鄧雁卿
服務機關:臺北市立瑠公國民中學植基於情境學習與合作學習之創造力活化教學―以電學教學為例
摘要 從小六剛升國中的七年級生,在面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生物及理化新課程時,內心的忐忑不安感油然而生,多數學生感覺無比惶恐。在現實紙筆成績論英雄的情境下,身為人師、經師的一員,實有必要再次省思「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內涵中:希望能培養學生具備帶著走的基本能力。
本教學活動設計希冀植基於情境學習理論與合作學習理論下,發展出可行之創造力活化教學模式,以為「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壹、緣由動機與設計理論
一、緣由動機:本創新教學活動設計案,其設計緣由動機如下詳述:
(一)新課程的惶恐:七年級學生係小學剛升上之國中生,其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生物課程對七年級生是陌生的;同樣理化課程對八年級生也是新課程,因此非常多學生第一次學習此類課程時,內心總是充滿無比的惶恐與不安,為人師者應當動動腦有所作為以免其憂、解其惑。
(二)考試領導教學成績定論: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家長普遍仍以成績高低論英雄,教師在有意無意地以考試領導教學的情境下,為了傳授灌輸考試內容及符合家長成績要求,傳統教學法幾乎以講述式進行。而理化課程單元內容過多,在趕課的壓力,著重大量記憶內容的填塞,學生短期在消化不良的情形下,大部份學習者樂趣缺缺,通常以應付心態來回應,而如何恢復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引起高度學習興趣動機,由真實生活的實際中,激發學習潛能,培養學習樂趣及日常生活問題解決的應用乃當務之急。
(三)帶著走的能力: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七年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希望能培養學生具備「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拋掉背不動的書包與學習繁雜的知識內容」(林清江,1998);因此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非專注在知識灌輸與習題的演練,須活化轉化知識為能力的教學策略,是教師課堂中須強調的重點。教學過程若能考量情境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學習法,由記憶學習轉為體驗與實踐學習;由知識傳輸轉為能力訓練,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在輔以生活化、統整化及資訊化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習成為生活經驗的體會與探索,藉由多元化的評鑑,以重視做中學過程技能的表現及情意的陶冶。
(四)終身學習觀念的傳輸:教師應幫助及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隨著人口高齡化及科技進步的一日千里,過去的一技在身受用無窮的觀念,已幾乎無用武之地,終身學習才能不斷更新自我並充實進步,以因應調適於瞬息萬變的社會上。而強調全人發展及重視個人品格、使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定要培養學生擁有自我調整式的學習能力,才能符合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是國中生最欠缺的,因大家總以紙筆成績來評定學習成效,造成低學業成就學生無立足之地,殊不知人生璀燦生命才開始,怎能由冰冷學業成績決定光明未來。
(五)合作學習的實踐:國中生可塑性高,如何導引及建立合作學習的正確觀念,存乎教師一心,而同儕的合作學習影響深遠,應予重視。傳統競爭式的學習,有時會撕裂同學情誼,而透過合作學習歷程,可增進團隊合作、促進人際間信任互賴、學習容忍並接納異見。
二、設計理論:
參酌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定義出K-12 學校中科學教育所應達成的四個教育目標:(1)體驗認知與了解自然世界的豐富與刺激;(2)運用科學處理過程與原則來做決策;(3)能與人討論所關切的科學議題;(4)透過知識的運用、理解以及在職業上所培養出有關科學素養的技能,來增加經濟的生產力。顯然,國中階段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必須培養出具備科學素養、能主動探究、獨立思考及良好溝通技巧的學生。本研究基於此特別擇七年級一個班級37人(706班),進行創新教學行動研究,本案以電學為教學內涵,並選擇自習課或課餘時段進行教學活動,共計有六個活動設計,而探究人類記憶型態,及知識與生活聯結原理,本案所依據之設計理論如下所述:
(一)情境學習理論:
根據Brown、Collins及Duguid (1989)參、課程架構
現成的教科書或課程教案,在面對不同背景的學生,實不容易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是學生要學的成套架構,目標則要指出學生必須學的理由,教學計畫則告訴我們如何去促進學習效果。通常以(1)為什麼教?(2)怎麼教?(3)教什麼?(4)學生學到什麼?來作為設計一個單元教學計畫的思考主軸。
而本課程架構包含創造力激盪、電學理論、實驗操作三大主軸,如圖1所示。
圖1:植基於情境學習與合作學習之創造力活化教學―以電學教學為例之課程架構
肆、能力指標與教學目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