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之二
試析陶淵明之生命情懷
顏筱君(
摘要
魏晉時期適逢亂世,由許多詩文中可窺測知識份子在面對「生命無常」時呈現的焦慮感,以及顯現在現實生活的不安和恐懼。無論是感知生命有限而急於立功成名的積極者;抑或轉尚老莊清談的消極者,都能透過其作品,瞭解所處環境、個人情性,以及觀照所反映之生命情懷。余觀陶潛詩文流露出多樣的生命情懷,兼受儒道思想濡染。適逢文藝美學課堂聆聽師教有所啟發,故本文欲從「知人論世」的角度切入,茲就陶潛〈擬古〉其八、〈連雨獨飲〉、〈歸園田居〉之二等三首詩作,透過時間和空間來分析,觀看其身世之感與生命情懷。
關鍵詞:知人論世、陶淵明、生命情懷。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八 月 二 十 日
前言: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黑暗混亂的年代,我們可以從許多當代的文人作品中,窺測知識份子在面對「生命無常」時呈現的焦慮感,以及顯現在現實生活的不安和恐懼,如《世說新語》有〈傷逝〉篇,而阮籍、嵇康、陸機、陶潛等人,亦在詩文中流露出這樣的生命情懷。
在這些文人中,較積極者感知生命有限,所以汲汲於建功立名,深恐沒世而名不稱;趨於消極者,則轉好老莊玄學。加以此時佛道思想的影響,更有不少文人寄情於神仙遊方之術,將長生和求仙視為撫慰心靈的良方,甚至脫離現實,阮籍的〈詠懷詩〉就常流露此種情懷。吾人觀陶潛詩文,流露出多樣的生命情懷,雖受老莊浸濡,但仍呈現出強烈的寫實精神,以酣觴賦詩抒發不遇之情,透過躬耕田園以安身立命,對生死和時空的看法,兼受儒道兩家影響。
余因文藝美學聆聽師教有感,欲取法王國維《人間詞話》所提之「知人論世」,茲就陶潛〈擬古〉其八、〈連雨獨飲〉、〈歸園田居〉之二等三首詩作,透過時間和空間來分析、觀看其生命情懷。
身懷儒家濟世猛志
中國知識份子多受儒家「達則兼善天下」、「己欲達而達人」等濟世觀薰陶,「學而優則仕」更是許多文人的最終理想和歸宿,陶潛自然亦是。由〈擬古〉其八可得知: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
饑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
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對照〈雜詩〉其五中「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不難看出陶淵明少壯時的躊躇滿志,而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淒,終曉不能靜。」〈雜詩其二〉,亦可得知其早年欲立功名的志業。厲有「烈」之意,顯現出滿腔豪情猛志,那麼詩人撫劍北遊的用意為何?
此外,「孤」字和「獨」字在陶潛詩中時時可見,通常呈現出某種面對時空的生命孤獨感,像:「栖栖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論語子罕篇記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老子》第十章)
》
陶潛的生死觀受莊子「委運任化」的整合生死觀影響極深,如「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歸園田居〉其四、「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神釋〉、「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擬挽歌辭〉其三等,若能豁達的超脫生死,將肉身視為自然循環運化的一部份,形體只是暫時棲身、寄居的地方,的確,那樣身前的名利、寵辱、是非又有何可計較呢?儒家的時間觀鞭策陶潛必須積極實踐有限的生命,而道家的時間觀則使其對生命價值有更深層的認知,最後他也才能順應本心,「無恨」地省視自己貧困潦倒的一生。
赤松子、王子喬都是傳說中的仙人,魏晉由於政治動亂,士人為了明哲保身,不少寄情於方外神仙的詩作,阮籍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但是陶潛並不迷信於成仙或長生之說,而是著眼於現實,所以他「試酌」、「重觴」,藉由世間的酒物,聊以澆慰現實的苦悶,至少可以得到「忽」、「暫」的效果。
「任真」二字說明自己最終選擇的志業,因為認清自己「性剛才拙,與物多忤中國古代文學的十大主題孤獨-新世紀叢書24Philip Koch著、梁永安立緒2004年9月。)
5.《孤獨的滋味何懷碩立緒2005年6月。)
6.《葉嘉瑩說陶淵明飲酒詩及擬古詩》,葉嘉瑩,(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二)期刊論文(按刊登日期排序)
1.劉昌佳:論《莊子》中「化」之意涵(鵝湖月刊343期,民93年1月。)
2.許東海:歸返、夢幻、焦慮──從陶、柳辭賦論歸田書寫的文類流變及其創作意蘊(漢學研究所第22卷第1期,頁47~80,民93年6月。)
3. 陳燕玲:〈陶淵明與魏晉風流之研究093NCKU5045003。)
4.朱榮智:中國傳統文人的三種生命情調──以屈原、陶淵明、蘇東坡為例
(國文天地.16卷11期,頁48~52,民94年4月號。)
5.蔡瑜:試論陶淵明隱逸的倫理世界(漢學研究第24卷第1期,頁107~140,民95年)。
6.蔡瑜:陶淵明的生死世界(清華學報.新三十八卷第二期,頁327~352,民97)。
參見林文月:《山水與古典中》──陶謝詩中孤獨感的探析,(頁六八,七三年五月。)
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