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鼎元发展农业的思想.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蓝鼎元发展农业的思想

中国农史 2000年第 19卷第2期 郑成功、蓝鼎元、刘铭传关于 发展台湾农业经济的思想 钟祥财 在台湾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大陆移民的劳动贡献和技术引进起过重要的作 用,而有关官员的农业政策思想更是发挥了制度创新、资源开发、管理变革的积极影 响。郑成功、蓝鼎元、刘铭传关于发展台湾农业经济的一系列对策思路,虽然缺乏原 创性,体系结构上也难称完备,但由于是率先引入台湾的中华传统农业理念,并在实 践中取得明显效益,因而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台湾虽然拥有比较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但与大陆相比,其农业文明起步迟缓。从宋代 起,海峡两岸之间有了贸易往来,元明以后,大陆移民进人台湾。而在此之前,当地的农业生产 很落后。早期的台湾先住民①从事粗放原始的农业生产,他们采用烧垦移耕法,不懂施肥,休 耕时间很长②,农具简陋③,大部分地区长期以狩猎经济为主④。大陆移民进入台湾,使当地农 业的发展有了掌握一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先进的耕作方式也得以推广采用。17世纪前期,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他们在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上也实行了若干有效的促进措施,取得 一定的效果⑤。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率兵登陆台湾,经过数月激战,于次年从荷兰殖 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主政台湾期间,郑成功实施重农政策,推行屯田之法。到了清代前期,又 有蓝鼎元力主开垦荒田,以满足本岛要求。晚清的刘铭传则对台湾农田丈量和赋税整理发表 过见解,其政策措施也卓有成效。他们的论述对台湾农业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农业思 想史上也有其独特地位。 ① 台湾先住民主要是指集居于台湾中央山脉、海岸山脉、东部平原地带及红头屿的Atayal,Saisiat, 13unun,Tsaou,Paiwan,Atni,Yami等族。此外台湾还有与汉族杂居并自成部落的平埔等10余族。 (参见漱川孝吉:《台湾先住民之农业与牧畜》,载《台湾经济史四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6年, 第1页) ② 台湾先住民的农田休耕期普通为5年至10年。(参见同上引文,第11页) ③ 台湾先住民在农耕中不知役牛,只用简单的锄和锹。(参见周宪文:《台湾经济史》,台湾开明书店 1980年,第59页) ④ 进“人二十世纪以来,台湾先住民之狩猎经济开始衰落,农业逐渐兴起,并取代了狩猎的地位。”(林英 彦:《台湾先住民之农业经营》,载 《台湾经济史十一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4年,第17页) ⑤ “天启四年,荷人人台湾,……制王田,募民耕之,而征其赋。……其时土田初辟,一岁三熟,糖米之 利,抱注外洋,故至者日盛 ”(连雅堂:《台湾通史·田赋志》,众文图书公司,1979年,第201页。 一 50 一 万方数据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曾受封延平郡王。他不仅是明末收 复台湾的爱国名将,而且在促进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作出过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在他之 前,郑氏家族已经有人关注台湾的农业问题。崇祯年间,福建一带发生旱灾,当时的闽抚熊文 灿为了缓解灾情,采纳了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的建议,组织农民去台湾从事垦荒务农,他们当 时的具体做法是:“招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