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好学》读书笔记
《论语》重编·好学
好学辅仁
1.6【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笔记】此章后推演出《弟子规》之纲。孝,弟,谨,信,谓之修己,爱人曰推己,此人之大端也。学文也不过求于此。不能如此,焉得学?
此章所言,先质而后文。所谓文者,礼乐也。此章所下紧连子夏之言,发知好学之学,不仅于文,兼容于个人身边伦理之常。人伦者,周身之事;礼乐者,家国之事。君子固本而后致其远。
夫子之时,学以致仕,取仕并一以文,此与后世重文章不同。后世科考,以文取仕,其所言“文”之内容自有不同。
1.7【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笔记】承1.6,君子所学,非器用之才,实乃正心,诚意,推己之事,此学之精髓也!学而不知孝悌,不知忠信,虽学无益。
此章前一贤为动词,以之为贤;后贤为名词,贤人也。易,尝有三解,代替、更改、轻视。综数家之言,取代替之意。
此章列举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之事,乃人伦之常,然于三者,所止不同。事父母止于孝,事君止于忠,与朋友交止于信。人之为学概无出其右者。此亦见古从之学以周身之事为宗,所学之事,皆人生之事。此中所指,实中华文明之实质。梁漱溟说:“中国是文化高度发达之国家”,此中文化核心皆人事耳。西方文化长于身外之事,与中华不同。试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孰与长短,殊不可言也。
另,好色之心,人欲也,人欲孰能无之?子夏之儒言人欲处,以易之而非灭之,此与宋儒颇有不同。先秦儒家对于人欲以日日自省,因势导之,易之,合于天理人性。一念断灭非大德不可为也,凡胎肉体,以日日自新而渐进之。
1.14【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笔记】君子所乐者道,非声色之娱。君子守口守心,以贤者为师,日日自新。
前章已言所学者何,于此章,夫子进言何为好学。好学之态度,不为衣食,而能身体力行,日日自新。夫子所言好学三事,其一,无求于食饱居安,意不躁而能定也;敏于事而慎言,力行如笃,志能明也;就于有道,虚心就下博众家之长以养吾心吾志,如此兼容并蓄,日日自新,善之善者。
或言,以何信念而令君子如此?答之,为道自明!夫子之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此之谓也。
17.8【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笔记】夫子与由言好学之用。子路为人刚毅直信知,夫子以此六言教之。居,坐也。仁、知、信、直、勇、刚皆美名也,夫不学,难明其义也,难守其中也。六言者,人之质也,质美不学,终不能成就大器。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笔记】孔子71岁,颜回死。此段或在颜回死后不久,孔子还没从颜回之死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才说“今也则无亡,未闻有好学者”,其实未必是真的一个好学的都没有,而是孔子正处于伤心的情绪之中,随口而说。孔子说自己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但从颜子之死孔子的反应来看,孔子或并未做到。死生由命,孔子看得很透彻,但对于精神生命,孔子是真放不下。孔子最伟大之处在于其念念不忘救民水火之慈,为天地立心之志,其最悲凉之处也在于其所事已高,而为为天地立心之业未竟,而颜子又死。有这样的志向,从佛家来说,或等同于菩萨功德,心中最后有一救民之念不能去除故不能成佛,救民之念即是夫子的执着,有执着便不能无挂碍,便难以从心所欲。从夫子的言语、行为,可以感受到夫子把精神生命看得远高于现实生命。颜子死,夫子说:“天丧予,天丧予”,夫子觉得唯有颜子才能接继自己道的生命。颜回何以能接续夫子之道,从好学方面孔子解释为“不迁怒,不贰过”。
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笔记】解一:6.3中,哀公有同问,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夫子回答详简不同。按乡党篇中所说,夫子与上大夫言,如闵子侍孔子,訚訚如也,正直而恭敬。与答君问,不仅訚訚如也,详言之。
此章内容重出,不同之处仅问问题之人,而夫子回答内容一致。夫子之时,鲁国政事,决于季氏。夫子答季康子与鲁君之问,然详略有别,足见夫子不欺君。夫子事君以礼,人以为谄。所言不虚。
解二:季康子掌鲁国之政,有此问于夫子,或欲用夫子之弟子,夫子以已死之颜回对之,亦或有不欲弟子为季氏家臣之义。若此义,夫子不尝康子之药,不与权臣也。三家擅权,八佾舞于庭,夫子怒之,故亦不欲弟子为其所用。后子路、求用于季氏,夫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