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臣舌华录互文性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臣舌华录互文性初探

曹臣《舌華錄》與《世說新語》的互文(話語)初探 互文(話語)應入深層結構 南華大學鄭幸雅 前言 中國筆記小說的傳統由來已久,時至晚明,在社會文化的劇烈變動下,小說家言承筆記遺風,述作不分的作品特盛,形成一個特殊的作品族群。此一特殊族群,如清言小品、世說體作品,不但數量激增,而且與晚明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類作品就編撰者而言,或為遣興自娛,或為醒世的立言之意,採取以述為作的撰述態度,以「語不必己出」的觀念,編撰書籍。就文本而言,其內容或為平素摘錄之文,或為自我沉思與見聞所得,文有幅短旨永的取向,蘊含評點的色彩以及揮麈暢談等特色。 曹臣(1583-1647)《舌華錄》成書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此書既是清言小品也是世說體作品,李靈年稱之為「世說體小說的上乘之作」。本文以「曹臣《舌華錄》互文性初探」為課題,擬作為進入晚明述作不分之互文世界的下手處。曹臣《舌華錄》雖為晚明以述為作之筆記小說的典型之作,但礙於曹臣為布衣文人,現階段所見與其生平相關之文獻不多,至於所編撰之《舌華錄》在文學史上受到的關注亦少,致使曹臣及其《舌華錄》的面目模糊,未為後世學者所留意。 現階段關於曹臣及其《舌華錄》的相關研究有四:最早是陸林「《舌華錄》作者和版本考述」,陸林考定曹臣之籍貫、字號、家世及其作品,並於文中指出《舌華錄》之版本有三,但皆不夠完善。雖然陸氏一文對曹臣生平及其《舌華錄》版本之研究,取得豐碩的成果,做出有力的貢獻,但並未引起廣大學者的青睞。日後雖有李靈年與齊慧源?王麗的關注,研究的成果相當有限,大多承繼陸林之說,僅在創作藝術上作了簡略的論述。曹臣生平學術及其《舌華錄》的文本意義,不論在水平軸(主體—接受者),或垂直軸(文本—語境)等層面,尚有著廣漠待開發的領域。 本文以曹臣《舌華錄》為研究對象,試圖通過互文性理論的運用,藉由《舌華錄》對其他世說體文本的相互指涉及重新改造的考察,尋繹晚明以述為作之作品族群的文本意義、文學價值及其文化意蘊之迹轍。《舌華錄》的互文來源,不外晚明世說體、清言小品以及史傳文獻,其中尤以《世說新語》與《何氏語林》的載錄為大宗。故本文互文性的討論,聚焦於此二書,藉以窺探晚明世說體間互文發展的軌跡。 《舌華錄》互文性的探討,可由表層結構與深層意味兩層面加以探討,表層結構為深層意味之基礎。本文對《舌華錄》互文性的初探,擬先就《舌華錄》互文性的表層結構作細部的分析,為日後探討《舌華錄》互文性的深層意味奠基。本文論述的焦點有二:一是曹臣編撰《舌華錄》的意例,經由《舌華錄》的體例設置,理解文本的立意、主題思想及其書寫模式,凸出《舌華錄》作者主體意識與世說體文本的關係。二是《舌華錄》互文性的基本要素與指涉的識別,藉由《舌華錄》互文關係圖式的構結與互文性要素的分析,剖析《舌華錄》中的條文、段落表達、詞句的組構,探求其間互文性要素的組織條例,描繪《舌華錄》與世說體作品間聯繫與轉換的模式,抉發《舌華錄》互文性中基本要素的辯證關係。 曹臣編撰《舌華錄》的意例 曹臣(1583-1647)徽州歙縣人(今安徽黃山市),明末清初之布衣文人。曾字藎之,後改字野臣,出身商賈之家,性好游,自力於詩書,所到之處,凡游必記,有《文几山人集》四卷傳世。曹臣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編撰《舌華錄》,書名所取乃佛經舌本蓮花之意。是書依《世說新語》的體例,分門部類,單以《世說新語》中「語言」之門類為品目之對象,取語不取事,全書計九卷十八門,其類目首慧語,終於悽語。各門之下無細目,亦無標題,但有圈點與眉批。各門之下有引語發題,經吳苑參定後而作,書中之眉批則是袁中道的品評。書中之題材取漢魏至明之間面談之妙語,不取筆札往來之言,揀擇雋言妙語而成篇。至於編撰之旨乃是以吾人之心華開眾心華,如醍醐灌頂,將智慧輸于人,得以療人身心之疾,得脫塵世煩惱。 《舌華錄》十八個類目的設置安排,依據編輯凡例與類目小引中吳苑的發題可知,曹臣《舌華錄》並非採取以才性或德性為單一的分門準則,而是以品賞倉促口談之舌華為核心意旨,十八個門類分別由三個群組結構而成:第一是依才德的高下而別,含括慧語、名語、豪語、狂語、傲語、澆語等六門。〈慧語〉列於開卷之首,文本標舉佛家之智慧觀的宗旨,揭示作者主體對佛教的尊崇。其次則為垂世之法的〈名言〉。六門之中作者主體深許文人恃才而豪的〈豪語〉,至於〈狂語〉〈傲語〉則為德有所偏,甚且輕薄如〈澆語〉者,皆採取品賞之眼加以品味,不以道德為律則,貶抑其價值。 第二是依言語的韻致而列,此中冷、清、韻、俊、憤、悽等六門各具風致。冷語具含藏之義;不及世務,風流豪爽、放達高曠為清語之徵;韻語者風流之事,病美無定名,玉瑕犀暈,病處即美處,以疵癖見賞;俊人有俊語,多聳人耳目,不與人同;憤語者,豪傑能之,鬱結於心,憤之至則口不擇詞而出,似風怒號,泉怒湧;至於悽語,萬物之告終,悽惻悲涼之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