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设计基础 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科目代码: 801 科目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共 4 页 第 1 页
(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一、填空(共42分,每空2分)
1.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称为 。
2.有一外槽轮机构,已知径向槽数z=6,拨盘上装有一个圆销,则该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为____________。
3.6210轴承的内径为____________mm。
4.为改善链传动的运动平稳性,设计中应选取____________节距链和 的小链轮齿数。
5.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
6.带传动中,带在大轮上的包角一般大于在小轮上的包角,所以打滑总是在____________轮上开始。
7.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____________ 的大小。
8.根据轴的受载情况分类,轴可以分为转轴、心轴和____________三大类。
9..若选用曲柄滑块机构中滑块作为机架,即演化成 。
10.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做等速运动时,产生 冲击。
11.若四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1,说明机构有急回特性,其值越 ,急回性质越明显。
12. 用范成法加工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是 。
13. 四杆机构中,压力角与传动角互余,其中 角越小越有利于传动。
14.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中,失效总是发生在 上。
15.带的失效形式有 和带的 。
16. 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 。
17. 滑动轴承应校核P值、 、PV值。
二、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虚约束、局部自由度需指出。(16分)
1. H H’ 2.
D A
科目代码: 801 科目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共 4 页 第 2 页
三、设计一曲柄滑块机构。已知滑块的行程H=60mm , 偏距e=20mm, 行程速比系数为1.4, 试用图解法确定曲柄长度及连杆长度。(注:取比例尺为2mm/mm) ( 14分)
四、已知一对外啮合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1=30, z2=40,标准中心距a=140mm。试计算大齿轮的模数、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齿距。 (10分)
五、在图示的螺栓联接中,采用2个M20的螺栓(内径d1=17.294mm),其许用拉应力〔σ〕=150MPa,被联接件接合面间摩擦系数f=0.2,可靠性系数c=1.3,试求该联接允许传递的载荷R。(12分)
六、图示为一轮系,设每个齿轮的齿数已知。(12分)
试求: 1. 正确区分出基本轮系;
2. 分别列出各基本轮系传动比计算式;
3. 分别写出角速度相同的齿轮
科目代码: 801 科目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共 4 页 第 3 页
七、图示传动中
(1) 确定齿轮4的转动方向;(5分)
(2) 欲使中间轴Ⅱ所受轴向力相互抵消,斜齿轮4轮齿的旋向如何?(3分)
(3) 画出3、4齿轮所受径向力Fr、圆周力Ft及轴向力Fa的方向。(6分)(共14分)
八、图所示轴系结构,按示例①所示,编号指出其余错误(不少于处)。(注:不考虑轴承的润滑方式以及图中的倒角和圆角)。示例:①-缺少调整垫片
科目代码: 801 科目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共 4页 第 4 页
九、已知某机器上的一根轴原采用30310型轴承,其受力如图,在检修时发现该轴承已破坏,需要更换,但库存中无该型号的轴承,只有7310AC型轴承。试问:若要求轴承的预期寿命为Lh = 104小时,能否用7310AC型轴承替换30310型轴承?
附:轴的转速n = 600r/min, ε=3。( 14 分)
轴承
型号 额定动
载荷C 额定静
载荷Co 派生轴
向力S e 载荷系
数fp 温度系
数ft A/R≤e A/R>e X Y X Y 7310AC 58015(N) 47825(N) 0.68R 0.68 1.2 1.0 1 0 0.41 0.87
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试题
A
B
C
D
E
F
G
R
4
3
2
2
1
6
2
3
4
输出轴Ⅲ
Ⅱ
Ⅲ
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