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则徐禁烟 鸦片战争的经过 南京条约 1、割让香港岛; 2、赔款2100万元; 3、五口通商; 4、协定关税。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蓄谋已久,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制定了旨在侵略中国,然后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大举派兵入朝,然后劫持朝鲜国王,并不宣而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戊戌变法维新,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之间,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 一方面是外来侵略的不断加深; 第二方面,则是清朝廷的腐朽落后的统治,无力应对外来的侵略,使中国更加落后被动; 第三方面是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起了新的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于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一生的几个重要时期: 早年在夏威夷,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学习; 1894年上书李鸿章,同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8月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创立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4年再次改组中国国民党; 1925年去世,1929年6月1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组织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 惠州起义 惠州起义,又称“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派郑士良到惠州策动武装起义,并拟亲自从台湾内渡至福建,指挥全军。郑士良在外无援军,内乏弹药的情况下,被迫解散起义队伍。郑士良等退往香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条件: 2、思想武器: 3、两个中心: 4、三个思想家: 资产阶级革命的组织工作华兴会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总理:孙中山 执行部庶务:黄兴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与革命纲领的不彻底性。 背景材料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也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 4、动机:反动 5、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 保路风潮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 天津的日租界里,主权仍在日本手中 民国时期饥荒时有发生 除客观力量对比悬殊导致革命失败外,还有革命的领导者所代表的社会力量薄弱,政治不成熟。 起义前鎸刻的总理司勋、司书、司刑、司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