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核心种质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生态差异-遗传.DOC

云南稻核心种质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生态差异-遗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稻核心种质耐冷性状的相关性与生态差异-遗传

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生态差异 曾亚文1,2,李绅崇1,普晓英1,杜 娟1,杨树明1,刘 昆1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2. 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3 摘要:Nagamine等(1991)法研究了59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32.22%)I(31.28%)V(29.65%)III(19.66%)IV(19.59%);揭示了苗期耐冷性与低温胁迫下水稻冬春育秧、冷泉水密切相关,其耐冷基因源是云南南部地区冬季育秧和滇中一带苗期倒春寒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苗期耐冷种质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品种间苗期耐冷差异也明显。云南稻核心种质16个地州平均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根据气候、生态、云南稻种多样性及其苗期耐冷性等将云南稻作区划分为重冷害多样性贫乏区、冷害多样性中区和轻冷害区三部分。其中,曲靖、大理、楚雄、昆明和丽江5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3.65~4.32,0—2级苗期强耐冷种质占27.5%(2.5%~10%)和高海拔冷泉水苗期灌溉,属于重冷害多样性贫乏区;文山、红河、思茅、保山、德宏和临沧6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4.45~5.40,0—2级苗期耐冷种质占70%(5%~30%)和冬春育秧,属于冷害多样性中区;怒江、玉溪、昭通、迪庆和西双版纳5个地州平均耐冷级别5.05~5.87,0—2级苗期耐冷种质占2.5%(0~2.5%),属于轻冷害多样性扩散区。水稻冬春育秧和高海拔冷泉水灌溉在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基因源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苗期耐冷性;地理生态;核心种质;云南稻种 中图分类号:Q945.78;S322;S511.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2-0345-05 温是植物地理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稻种是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冷敏感植物, 从春夏至秋冬、低海拔到高海拔、低纬到高纬、东方到西方的三维时空上发生系统而深刻遗传分化,驯化出多样性极为复杂的亚洲栽培稻[23];但低温天气和冷水灌溉造成严重的水稻低温冷害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或高中低海拔地区,即日本、中国、韩国、印度、美国等24个国家;中国每年因冷害损失稻谷50~100亿kg。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遗传生态多样性中心[],存在着水稻生长前期(倒春寒、冬秧)和生长后期(8月低温)的冷害问题,尤其是后期的影响更大。IRRI发掘出40个穗期耐冷极强品种25个来自云南[8],孕穗期耐冷性是云南地方稻种与地州或稻作区低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9]。但有关水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及其生态差异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难以系统阐明苗期耐冷性基因源的形成与驯化机制。因此,以云南稻核心种质为对象研究苗期耐冷性及其生态差异,为稻种苗期耐冷基因源发掘、生态驯化、遗传育种与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苗期耐冷性鉴定的546份材料是5285份云南地方稻经31个形态聚类取样,获得912份初级核心种质再经35个形态与6种同工酶相结合聚类,获得的二级核心种质经20个SSR标记筛选确定的,代表了云南地方稻9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3];另外还有52份云南水稻改良品种。这是揭示水稻苗期耐冷性及其生态差异最完整、最具代表性、数量又最少的一套宝贵的云南稻种资源。 采用Nagamine等(1991)鉴定方法[4]: 用高压灭菌器对水田土壤(1102 h)灭菌,防止病原菌侵入导致植株感病;每个材料取20粒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催芽(3048 h)12 d,保持其生长的水分、光照和温度(>20 ℃),以抑制低温下黄萎病基因的表达;间苗确保每份稻种15苗;待3叶期时幼苗经一定的缓冲后,转入温度为5 ℃的培养箱(型号01-336)中处理4 d;处理完后,立即转入温室内,待恢复6 d后观察记录。冷害程度可划分为7级:0级为健康;1级为叶尖枯萎;2级为第二、第三叶片的1/3叶面枯萎;3级为1/2叶面枯萎;4级为2/3叶面枯萎;5级为第二、第三叶片完全枯萎但叶鞘仍保持绿色;6级为叶片全部枯萎[4]。以每份稻种15苗耐冷级别的平均值为单位,计算稻作区、地州间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0—6级的频率分布、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以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揭示云南省稻作区划间、地州间苗期耐冷性强弱差异及变异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稻作区间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的生态差异 表1稻作区间核心种质和改良品种苗期耐冷性的生态差异Table 1 Ecological difference of cold tolerance at seedling stage for core collection from rice cropping regions and improved cultivars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