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概 述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WHO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 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 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 形态。病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 基因组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分为扎伊尔型(EBOV)、苏丹型(SUDV)、本迪布焦型(BDBV)、塔伊森林型(TAFV)和莱斯顿型(RESTV)。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病原学 布氏杆菌病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 光镜下的布氏杆菌 病原学 布氏菌属按储存宿主不同可分为6个种: 羊种菌、牛种菌、猪种菌、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 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 抵抗力: 本菌属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3%漂白粉和来苏尔数分钟内能杀灭。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等中能长时间生存(2个月以上)。 布氏杆菌病 (一) 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包括绵羊、山羊、黄牛、水牛、奶牛及猪。 (二) 传播途径 接触-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 消化道-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 (三) 人群易感:普遍易感,人类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之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生者有2~7%。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3日至数月)。 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布氏杆菌病 * 临床表现 (一) 急性期(多缓慢起病,少数,约占10%突然发病) 1. 发热 热型不一,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热是典型的热型。波与波之间短者3-5天,长者数周。近年来波状热型已较少见。 高热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羊种菌感染发热明显,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 布氏杆菌病 患者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体温下降时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发热性疾病不同,有一定诊断意义。 临床表现 布氏杆菌病 体温曲线(波状热) 临床表现 2.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热或不发热,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布氏杆菌病 特别是晚上出汗明显增多。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 临床表现 3.关节(肌肉)疼痛 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 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 关节炎可分两类: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另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炎。 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痛固定在某些大关节。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4.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6.乏力: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爬床病”。 7.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脾多为轻度肿大。淋巴结肿大与感染方式有关,经口感染者以颈部、咽后壁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接触性传染者多发生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以上复发。复发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数月,亦有发生于治疗后2年者。这可能是寄生于细胞内的细菌,逃脱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功能的清除。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二) 慢性期 病程长于1年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