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追求自由的精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風-追求自由的精神

秋風:追求自由的精神 他對自己的生活挺滿意的,“想說的話基本也都能說”。萬一哪天說不瞭瞭,“我去開個小飯館總可以吧,陜西面食我都會做,可以賣個包子什麼的。市場化就有這個好處,餓不著” 七歲的姚中秋站在村口,張望著什麼 關中平原的蒲城,冬天很有些冷。他在等“他們” “他們”一來,他就得飛奔回傢中,告訴傢人停止手中的工作,把編到一半的蘆葦席子藏好 “他們”不許農民從事副業,因為那是資本主義尾巴,抓到就要割掉 “當時的自己,就像現在的小攤販一樣。”他笑著告訴記者 30多年以後回頭看,“站崗”的童年經驗,竟然在無形中影響到他若幹年後的學術研究,“對計劃經濟、市場管制深惡痛絕” 沒見面之前,讀署名“秋風”的文章,會以為作者是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者,憂國且憂民。繼而在網上搜到他的照片,仍是表情嚴肅,雙目瞥向斜前方,帶著一絲不屑 結果……發現他相當愛笑 “周圍對我影響最大的人?好像也沒什麼人……”就笑開瞭 “作品?好象我沒有特別滿意的…… ”便又笑瞭 “秋風有變”? 姚中秋同學從小就不服管,這樣的學生自然不討老師喜歡,不過,自稱“就沒信過教材”的他,1984 年倒是順利地考上瞭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 在人大一待就是7 年,同一樓道的新聞系男生整天逍遙作樂,他卻迷上瞭哈耶克,並在後來驚喜地發現,哈耶克的自由理論,和農民很樸素很本能想要幹一些事的精神,有契合之處 “他們想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孩子,這不是自由散漫,這是追求自由的精神。他很直接地理解 ―― 我本來就該這麼做,離自然法、人的一些自然權利反而更近。所以基層民主乃至中國的改革,會從農村開始。” 這自然是日後的思索。在此之前,他先進瞭北京的“正陽門管理處”,看管文物,“住在前門樓子上,其實就是看城門的” 接著去瞭某機關,難以忍受,又下海經商,山窮水盡,終於在1995 年成為《首都經濟新聞》(現《北京商報》)的一名夜班編輯,編編稿,寫寫評論,“秋風”這一筆名就是那時候開始見諸報端的 到瞭1999 年,知識界掀起瞭“學人辦網站”的熱潮,秋風便也參與其中 6 年間,“秋風”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也讓他結識瞭不少志趣相同的朋友。他現在名片上印的是“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這其實隻是掛名 在知識分子圈子中,他是“獨立學者”;在陜西老傢,鄉親不太理解一個“沒有單位”的人,他便說自己供職於北京某周刊(該刊的社評由他撰寫) 給四份報刊開專欄,時常接到其他編輯的求救電話,平均每周寫五六篇評論,秋風在媒體保持著高曝光率 “很多知識分子,當他想影響公共事務時,他的第一個想法是上書,而現代政治已經是公共性的事務,媒體有很大影響。政府政策要獲得正當性,必須對民眾通過公共輿論反映出來的訴求作出回應,這不一定是民主,但至少是個公共的事情。”他說 “我還是希望討論怎麼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正確地’這個限定詞很重要,比如說,出瞭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罵政府不幹好事,接下來就是希望政府把這件事管起來,這就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要考慮如何限制這個政府的權力……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隻是一線之隔。” 秋風的研究方向是奧地利經濟學派,與芝加哥學派不同,這個學派關心的不是人的行為,而是交易的制度環境、規則,是否能保證每個人自由地交換 所以,2001 年前後,秋風的研究范式“很自然地”從經濟理論轉向瞭政治理論與法律理論 “你有瞭一個穩定的分析框架,碰到問題,馬上就能看到癥結在哪兒――當然這隻是我心中的癥結”,這或許是他時評高產的原因,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幾傢出版社希望將其作品結集出版,最後都不瞭瞭之 “所有的作品都有一個基本的框架,這個框架完全是指向憲政和法治的。” 他的轉向一度被人冠以“秋風有變”之名。他自己則說,要理解中國面臨的問題,已超出瞭經濟學的能力 他批評那些信奉自由市場,以弗裡德曼信徒自居的經濟學人,他們拿著西方理論比照中國現實,可以得出“中國的市場比美國還要自由”的結論; 他們把增長體制理所當然地視作自由體制,似乎推進政治民主、增進勞工權利就是在妨礙這種增長體制…… 他們“食洋不化”瞭嗎? “知識分子通常總是最固執的人,他的觀念有時會變成一種本能的東西,變成一個信仰,比生命更重要。” “市場化就有這個好處,餓不著” 今年是王小波逝世十周年,媒體上關於他的紀念文章連篇累牘。秋風的評語相當別致:王小波、李銀河他們那是“憤青的自由主義” 在他看來,王小波的價值是啟蒙,但他的自由主義,還是繼承瞭歐陸(而非英美)的傳統,過於反傳統反權威,強調一種懷疑和反叛的常識 “當年的新文化運動就是全盤破壞,導致文化空虛,結果各種極端意識形態趁虛而入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