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匿名社交,已成红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匿名社交,已成红海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4/7/9?11:02: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今天你吐槽自己的老板了吗?”   贴出这句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老板”自己,但看到这句话的朋友们并不知道是谁说的,可能还会回复几句真话,因为“老板”也不知道回复者是谁。这位发帖的某公司高管告诉《财经》记者:“用了‘无秘’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人品有多差。”   “无秘”,原名“秘密”,是一款无需注册、基于通讯录的匿名熟人社交软件。3月26日以“秘密”命名的安卓版正式首发,4月4日在苹果商店上架,但一个月后(5月8日)因涉嫌抄袭美国类似社交应用Secret而遭苹果下架,5月20日改名“无秘”重新上架,没过几天又再度在苹果商店“失踪”。   与微信、微博、陌陌等实名社交产品相比,“无秘”像是一个刺激的舞会,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彼此认不出对方,大家畅所欲言、肆无忌惮,而不必为言论的真实性负责,也不必担心暴露身份。但这些秘密都来自于用户通讯录里的朋友,发言者都是你相熟的好友或好友的朋友。如果秘密被赞或者分享,将有更多人看到这个匿名秘密。   在看到秘密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上述“老板”那样坦然面对被吐槽。被破产、被跑路、被劈腿等诋毁信息也困扰着不少人。对一些人来说,这个爆红的匿名社交让人又爱又怕。“无秘”最近就因内容的敏感性和争议性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无秘”团队告诉《财经》记者,因为种种原因,在苹果商店的上架时间还不能确定。   不过,在“无秘”被下架的日子里,匿名社交领域并未因此冷清下来,随着多股力量的涌入,这个领域反而吸引了更多眼球,热闹空前。   除了走熟人匿名社交路线(类Secret)的“无秘”、“私密圈”、“呵呵”、“悄悄”等产品,还有专攻陌生人匿名社交(类Whisper,不导入通讯录)的“小声”、“微密”等。在这个新的圈子里,甚至还能看到腾讯、阿里、360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匿名社交在一定程度上已然成为目前中国互联网格局的一个缩影——创业公司、中型公司,以及互联网巨头三股力量彼此博弈,相互竞争。   或许人们真的已经厌倦了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存在感”。中国互联网社交被推至“变”的节点之上。   创业团队+巨头涌入   北京东北五环路附近的一栋写字楼里,匿名社交产品“呵呵”的创始人张锐正在筹备自己的新办公室。   “我是一个半月前开始做‘呵呵’的。”张锐告诉《财经》记者。   在做“呵呵”之前,张锐是图片语音社交应用“啪啪”的联合创始人。去年底,在觉得“啪啪”的运营方向和自己的想法有差距之后,张锐便离开了“啪啪”团队。此后,他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创业项目。   “(在做呵呵之前)我休息了很久,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在社交上值得做的项目,但是Secret一出来,我就发现匿名社交有可能是下一个大市场。”张锐表示。   今年1月30日,Secret在苹果商店上架,随后几天里,Secret就占据了社交网络类应用排行榜的第二名位置。嗅觉敏锐的中国创业者从中看到了机遇,张锐也是其中之一。   拿到了一家知名基金的天使投资后,张锐带领团队开始做“呵呵”,历时25天,产品在4月下旬同步登陆Android和iOS应用市场。   张锐认为自己的产品开发速度已经很快了,但“秘密”做得更快,在看到“秘密”火起来之后,张锐感觉“挺震惊的,没想到他们那么快”。   但他认为,匿名社交市场才刚刚起步,现在谈格局为时尚早,“目前我们更关心如何把产品的内部环境打造好,只有这样,产品在后期才能获得持续的增长动力”。   目前“呵呵”的下载总量已经超过5万,张锐的计划是未来两个月内突破100万。   像张锐一样,做社交产品出身,在匿名社交领域寻求机会的创业者不在少数。而他们在这个未经蓝海已成红海的市场里不得不面对的一股力量,便是以YY(欢聚时代)为代表、实力较为雄厚的中型公司。   “秘密”被下架之后,YY旗下的匿名社交应用“私密圈”便高调亮相。“私密圈”运营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多玩和YY的用户大部分都非常年轻,对实名社交没什么兴趣。而多玩论坛和YY公会,本质上也是匿名社交。所以YY特别关注Snapchat(“阅后即焚”短暂消息沟通App)和Whisper(匿名社交App,不导入通讯录),但当Secret出现后,他们才有了开发“私密圈”的计划。   当时“秘密”刚刚推出内测版本,“我们开会讨论,人家已经做出来了,而且跟Secret一模一样,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做?”讨论的结果是要做,因为团队普遍看好这一产品的未来前景,不想错过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私密圈”在推广上得到了YY旗下相关资源的支持,在与创业公司后续的竞争中将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这是其他创业团队所不具备的。   像YY一样在匿名社交领域积极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