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侏罗纪古地理图 白垩纪古地理图 第四节 中生代矿产 以外省的石油、煤、铁、含铜砂岩、岩盐和内生多金属最为重要。我国的中生代盆地和沿海的大陆架地区含有丰富的油、气田。 第十一章 新生代 概述: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第一节 新生代的生物界 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哺乳动物兴起、人类出现 一、脊椎动物演化 古近纪早期是古有蹄类及肉齿类; 古近纪中晚期奇蹄类高度发展、食肉类繁荣。哺乳动物的祖先基本出现 新近纪是偶蹄类大发展和迅速演化的时期。 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更替和发展 主要特点是原生动物的发展,如底栖的货币虫等;古近纪、新近纪大量发展着海绵、六射珊瑚、双壳类、腹足类等,陆相介形虫也十分繁盛。、 三、被子植物的发展 古近纪是木本植物的大发展阶段,以木本被子植物的乔木、灌木繁盛为主。 新近纪草本植物逐渐增多,大量的现代种属出现。 古近纪、新近纪的植物分区:泛北极植物区、热带植物区和南极植物区。个植物区各具特点。 第二节 古近纪、新近纪古地理 新生代是古气候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时期。古近纪气候干燥带覆盖亚洲,占据中国西北和东南部,新近纪气候主要为温暖渐趋寒冷,最终进入第四纪冰期。 新生代全球构造出现新的格局,澳洲皮奥利南极洲,古地中海收缩封闭,仅存现今的地中海、黑海和里海。阿尔卑斯山脉形成,喜马拉雅山不断崛起,形成目前的海陆分布轮廓和地理景观。气候分带明显和显著的的冰川活动是新生代的气候特征。 第三节 第四纪古地理、古构造 第四纪有4个显著特点:一是人类的出现和进化;二是冰川广布,气候变化频繁;三是大陆面积增大,新构造运动活跃;四是沉积类型繁多。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和表现: 一、青藏高原的迅速隆升; 二、黄土高原沉降、堆积持衡 三、中国东部的差异性升降及南北分异 四、海平面升降变化强烈,海岸线进退明显。 第四节 沉积矿产; 主要有石油、煤炭和岩盐。 2、大陆边缘(大陆造山带)旋回 位于板块边缘的大陆边缘早期强烈下降,接受巨厚沉积,晚期褶皱上升,并伴有岩浆侵入,形成造山带。 3、全球主要造山阶段的划分 构造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威尔逊旋回或造山带旋回进行划分 。 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阶段; 晚古生代——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 三叠纪——印支构造阶段; 侏罗纪至白垩纪—燕山构造阶段; 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阶段。 第三节 大陆内部古板块恢复 一、板块边界的识别标志 1、蛇绿岩套 2、混杂堆积 3、双变质带 4、深断裂 二、古大陆边缘的识别 有两种类型: 1、被动大陆边缘:没有洋壳俯冲,不存在沟—弧—盆体系,陆棚浅海、陆坡—陆隆的深水沉积和海底浊积扇发育。 2、活动大陆边缘:有洋壳俯冲,形成沟—弧—盆体系,、岛弧火山岩及共生的海沟深水浊积岩发育。 三、古板块活动的分析方法 1、古地磁分析法 2、生物古地理分析法 3、古气候分析法 第七章 前寒武纪 第一节 概述 一、前寒武系时代划分 前寒武纪:寒武纪以前的地质时期的总称。5.43亿年以前 前寒武系:寒武系以下的地层的总称。 地球的年龄:45亿年 最老岩石年龄:37亿年 前寒武纪包括:太古宙、元古宙。 太古宙:25亿年以前。包括 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 元古代:5.43—25亿年。包括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 二、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方法 前寒武系地层化石稀少、地层变质变形强烈地层划分和对比与显生宙不同,,主要方法为: 1、构造—岩浆旋回法; 2、同位素年龄测定法; 3、沉积建造和变质作用。 三、前寒武纪的生物演化 1、原始菌、藻类生物的发展 在南非老于30亿年的无花果树群中,有微小的单细胞菌、藻类生物。我国鞍山群中也发现了菌、藻类生物化石。这些生物为原核细胞生物。 2、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 19—20亿年前,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后生动物的出现,前显生宙向显生宙过度 7亿年以后最初的后生动物出现,为布局硬体的无脊椎软体印模化石,包括腔肠类、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6亿年左右微小带壳的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即小壳动物出现。 综述:前寒武纪晚期除原始的后生动物外,主要是海生的菌藻类和叠层石。 第二节 中国的前寒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量评估流程》课件.ppt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2024年数智工程师职业鉴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完整版)建筑施工技术交底范本(大全) .pdf VIP
- 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范_JTS-T 202-1-2022.pdf
- 设备供货、安装、调试、验收方案.docx VIP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导则》.pdf VIP
- 《木材学》——李坚 木材学笔记(完整).doc VIP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_(JTGF30-2015).pdf VIP
- 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查习惯现状调查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