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时期的话剧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老舍与《茶馆》 (4)艺术效果方面 《茶馆》是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即一出悲剧,舞台演出却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老舍使用的手段主要是让人物自嘲,或者运用相声“抖包袱”的技巧。 第二幕—— 唐铁嘴:听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 王利发: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恐怕…… 唐铁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改邪归正了) 王利发:真的?你可真要发大财了!(惊喜) 唐铁嘴:我改抽“白面”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空一截,装毒品) 思考题: 1、论述第四种剧本及其意义。 2、论述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3、比较《蔡文姬》与《关汉卿》在艺术表现与风格上的不同。 十七年时期的戏剧 艾尤 目录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1、“十七年”戏剧的“国家”属性 2、制约“十七年”戏剧创作的关键因素 3、“十七年”戏剧的创作情况 二、 老舍与《茶馆》 1、老舍简介 2、《茶馆》的背景与主题 3、《茶馆》的艺术特色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1、“十七年”戏剧的“国家”属性 (1)从戏剧创作的运作流程来看,戏剧被纳入国家监控权限内,予以制度化管理,戏剧成为接受政府指令性计划的“国家的戏剧”。即,服务于国家,由政府监管。 (2)从戏剧的功能来看,戏剧承担了国家建设的职能,尤其是写国家政策的任务。 (3)从戏剧家的创作身份来看,戏剧家既非职业创作,也非专业创作,而是一种职务创作。创作者成为国家机构的成员。 (4)从戏剧家的创作姿态来看,戏剧家放弃个人写作立场,认同国家写作立场;写作在国家的公共空间中进行,写作成为一种国家化创作。 (5)从戏剧的想象和虚构来看,民族国家的形象始终是戏剧建构的中心,戏剧关注的是国家以及国民的“国”性,而非单纯的个体。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 2、制约“十七年”戏剧创作的关键因素 (1)政治运动 在组织戏剧时,基本上围绕国家的各项政治要求和政策条文,使得话剧创作局限于政治话语表达的想象之中。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举凡戏剧创作的各种要素,如题材的选取、主题的确立、人物的塑造、冲突的设置等,均被《讲话》限制,使得“十七年”戏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讲话》的戏剧注解。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后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两结合”),成为包括话剧创作在内的惟一的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毛泽东的《讲话》,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关的只有一句话:“我们是主张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的” 。 《讲话》既是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合理衔接,也是内化并使之“本土化”的有效载体。 3、“十七年”戏剧的创作情况 “十七年”戏剧首先被预设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以便达成及时、有效、形象宣传各种方针政策的现实目的。 “十七年”戏剧被预设为对国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与共产主义理想一道,成为法定的主流意识,要求戏剧达成转换国民思想的现实目的。 “十七年”戏剧被预设为规范国民行为的工具,这要求戏剧塑造高度符合国家意识形态的人物形象,为全民树立模仿的楷模。 “十七年”戏剧被预设为整合国民的历史记忆和未来想象的工具,以达成规范国民对新中国想象的目的。这种目标和预设,成为戏剧创作中一直存在的“隐性作者”,规范并约束已经丧失创作主体性的戏剧家们的创作。 “十七年”话剧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建构 (1)历史叙事:主要在历史记忆和历史源流两个向度上进行。 ① 历史记忆指在革命话语下编码新民主主义历史,强调党性原则,形塑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表现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工人罢工斗争:《红色风暴》(金山) 表现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斗争:《八一风暴》(刘玉)、《红旗谱》(鲁速改编)、《杜鹃山》(王树元)、《赤胆红心》(湖南话剧团集体创作) 表现红军长征:《万水千山》(陈其通) 表现抗日战争:《战斗的青春》(苏堃、陈加林)、《东进序曲》(顾宝璋、所云平)、《七月流火》(于伶) 表现延安时期革命生活:《豹子湾战斗》(马吉星) 表现解放战争:《战斗里成长》(胡可)、《英雄的阵地》(胡可)、《兵临城下》(白刃等) 表现抗美援朝战争:《战线南移》(胡可)、《钢铁运输兵》(黄悌)、《英雄万岁》(杜烽) 表现解放后的局部斗争:《海滨激战》(福建军区政治部文工团集体创作)、《南海战歌》(战士话剧团集体创作) ②历史源流指在阶级话语下编码中华民族历史,强调人民性和阶级斗争。 主要是1958~1962年间出现的一批历史剧,主要有:田汉的《关汉卿》和《文成公主》,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武则天》,曹禺的《胆剑篇》,老舍的《神拳》,丁西林的《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