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II(杜朝玲)绪论--潘琦.pptVIP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1 列表法:将数据按一定规律列成表格 列表处理数据的优点: 1.有条不紊,简明醒目; 2.有助于表示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3.有助于检验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表1.不同温度下的金属电阻值 n 1 2 3 4 5 6 7 t/?C 10.5 26.0 38.3 51.0 62.8 75.5 85.7 R/? 10.423 10.892 11.201 11.586 12.025 12.344 12.670 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 有效数字正确 记录原始数据时经常用到,栏目的设置要充分注意数据的联系和计算的顺序,力求简明,有条理 * 1.5.2 图解法:图线能直观显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变化趋势,并且能够从中找出变量的极值,转折点,周期性和某些奇异值。通过内插法或外推法,可以从图上直接读出没有进行测量的点的数值 斜率 截距 曲线 曲线改直:直线最易描绘,且 2 个参数(斜率,截距)容易算得。对于非线性关系,应尽可能通过变量代换转变为线性函数。 * (1)选择图纸 多用毫米坐标纸(17?25cm) 图示和图解法基本步骤和规则 (2) 确定坐标轴:横-自变量,纵—因变量。粗实线以坐标纸的最边缘描出坐标轴和箭头,注明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 (3) 确定坐标比例:图尽量充满整张作图纸 A 不损失有效数字位数,测量数据的准确数字在图上也是准确的。即坐标轴最小分度值(1mm)对应实验数据的最后一位准确数字 R=12.344? 0.100?/cm B 便于读数 “1:1”、“1:2”、“1:5”、“1:0.1”、“1:10” 如 0.100?/cm 或 0.500?/cm 0.300?/cm “1:3”、“1:6”、“1:7”、“1:9” C 坐标的起点、终点应由实验数据决定,图线应尽量充满图纸 起点:取比最小一对数据略小的整齐数 终点:取比最大一对数据略大的整齐数 终点 - 起点 比例 = ————— 坐标纸的总格数 (4) 数据点的标出 * (5) 曲线描绘 (6)注解说明:图名、比例、作者、简要说明(如实验条件、数据来源) (7)直线图解法求待定常数:一般是采用两点法求斜率 ①选取解析点:在直线上取两点,用不同符号标明,注明坐标值。 不选实验点 两点尽量远 不超出实验数据范围 ②采用两点法求斜率 切勿再次测量直线倾斜角度,用其正切值求斜率 * n 1 2 3 4 5 6 7 t/?C 10.5 26.0 38.3 51.0 62.8 75.5 85.7 R/? 10.423 10.892 11.201 11.586 12.025 12.344 12.670 比例确定后应对坐标轴每隔2cm进行坐标分度,并标出整齐数值,写出全部有效数字。 * 因变量 自变量 标度 起点 终点 * 用直尺将实验数据点拟合成一条光滑匀称的直线。 比例 在图上用符号(如+、?等)标出实验数据点所在的位置。 (4)数据点的标出 + + + + + + + (5)曲线描绘 电阻R随温度 t变化曲线 图名 993021班 袁婉欣 作者 (6)注解说明 图名、比例、作者、简要说明(如实验条件、数据来源) * 在直线“两端内侧”各取一点A、B,并注明坐标值(写出所有有效数字)。 (7)直线图解法求待定常数 B(83.5,12.600) + + + + + + + 电阻R随温度 t变化曲线 993021班 袁婉欣 A(13.0,10.500) 取点 * 已知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为 注意: ① b?tg?,a通常不能在图上截取; ② 不能用实验数据计算a、b值。 * 图2 I /mA U/ V 0 2.00 8.00 4.00 20.00 16.00 12.00 18.00 14.00 10.00 6.00 2.00 1.00 3.00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 横轴坐标分度选取不当。横轴以3 cm 代表1 V,使作图和读图都很困难。实际在选择坐标分度值时,应既满足有效数字的要求又便于作图和读图,一般以1 mm 代表的量值是10的整数次幂或是其2倍或5倍。 不当图例展示 * I / mA U / V o 1.00 2.00 3.00 4.00 8.00 4.00 20.00 16.00 12.00 18.00 14.00 10.00 6.00 2.00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 改正为 * 定容气体压强~温度曲线 1.2000 1.6000 0.8000 0.4000 图3 P(×105Pa) t(℃) 60.00 140.00 100.00 o 120.00 80.00 40.00 20.00 图纸使用不当。实际作图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