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互联网+”时代一定要勇于试错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上传时间:2015/6/10?11:39:00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实验的成本,《创业者手册》以及《精益创业》在《四步创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的三个要素,以最小化的MVP(最小化的贵宾原型),找到自己的天使用户,不管多么简陋尽快的开发出互联网化的产品和业务,然后观察市场的方向。
最小可用品——是指将新产品的创意用最简洁的方式开发出来,可以是产品界面,也可以是能够交互操作的胚胎原型。它的好处是能够直观的被客户感知到,有助于激发客户的意见。通常最小可用品有四个特点:体现了项目创意、能够测试和演示、功能极简、开发成本最低甚至是零成本。
客户反馈——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最终用户那里获取针对该产品的意见。通过客户反馈渠道了解关键信息,包括:客户对产品???整体感觉、客户并不喜欢/并不需要的功能点、客户认为需要添加的新功能点、客户认为某些功能点应该改变的实现方式等;获得客户反馈的方式主要是现场使用、实地观察。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客户而进行,产品开发中的所有决策权都交给用户,因此,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客户反馈,就不能称为精益创业。
快速迭代——针对客户反馈意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的版本中。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速度比质量更重要,客户需求快速变化。因此,不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不断让产品的功能丰满。或许,你会第一年发布15个版本,或许在实验中保持几周就上线的记录。
这一切都是为形成“互联网+”成功做的充分准备,为了找到最终确定需求的关键。
实验和迭代,不要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实际上,尝试新鲜的事物和新的体验都因为这参与到交互式学习,这些体验也许不会有实时的、明显的实际使用价值,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但是对于传统企业转型,搜寻破坏性想法,这才是成败的关键之关键。
转型的好钱比转型的坏钱更重要
你难道奢望豪门子弟能够在丰裕的生活环境、优质的物质条件下,憋出逆境求生存的创新之道?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土豪第一选择就是用钱砸——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企业亦同如此,别指望在资源非常充沛的情况下能够有颠覆性的创新产生。
我们视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属于一次新的创业,那么你应该理解一个简明扼要的理论——好钱坏钱理论。
这个神奇的理论,来自于塔夫兹大学研究创新理论的教授:阿玛尔·毕海德。研究创新理论的毕海德教授在《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中写道:在所有能够成功的创新中,有93%因为最初策略行不通只好放弃。换言之,大多数的创新一开始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最初的策略上,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等发现创新错误时,已经无法挽救或者重新开始。
也就意味着:成功的企业转型并非一开始就是按照正确的策略推进才成功的,实际上,企业最后的成功已经不是最初设定的方向和策略了。
如果按照最初的设定一脑门走到黑的话,有93%会因为开始设定的计划走不下去,而只有死路一条——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发现死路一条的时候,你最好还有一些私房钱,能够去试试别的道路。
反之,大多数失败的企业一开始就把所有的钱投注在最初的策略上,等到发现策略错误时,已无法挽救或重新开始了。
在转型的起步阶段,你也许不知道策略是否能够成功。你必须耐心等待成长,也最好能够及时生效。如此一来,就可以用最少的资金找到一个可行的策略,不至于花了很多的钱才知道走错了路,这种情况下就是好钱。
如果在最初策略投注的钱越多,就越容易把企业推到悬崖边上。如果在投注资金之后,总是想立即挣到快钱,而不是让转型业务慢慢的成长,这就是“坏钱”。
请注意,这里是成长而非活力。成长就是,今天有2万个客户到了你的O2O平台或者电商平台,明天继续有3万个,后天有4万个,这就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但是为了客户持续不断的上来,你不一定会挣钱获利;如果你为了完整所谓转型成功的指标,一下子要求获利,采取了杀鸡取卵的方式,将9万个客户的利润一次压榨出来,客户纷纷逃逸,这样的转型投资就是坏钱。
在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流行高大上威猛型的大型摩托车本田摩托车也想进入美国捞一把,最初设定策略:只要凭借当时日本廉价的劳动力,在大型摩托车市场完全能够一拼高低。日本公司把大部分钱都放在这个策略上,最后本田摩托差点栽到了这一部分投资上——当时美国人喜欢骑快车,骑很远的路程,但是消费者发现从日本进口的摩托车漏油——没关系,本田还是很有资金实力的,把漏油的摩托车漂洋过海运到日本去维修——就这样扛着。
本田作为送零件的的车,还带来了小型摩托车——当然没有想到美国老百姓不会买这种小小的、被笑称为“超级幼兽”的摩托车,这种车车是用做商店送货的配送车——随着本田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