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人性解读:你为什么转发朋友圈
论文类别:计算机?-?网络营销上传时间:2015/8/1?20:04:00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刚好这段时间研究了一下朋友圈传播的规律,讲一下我的思考吧。
关于渠道的部分,业内人士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只说内容。
渠道重于内容,但内容是一切的基础
为什么有些文章能在朋友圈刷屏?为什么有些文章看完之后能引起你的转发?为什么有些文章质量很高,但即使许多公众号都转载了,总的阅读量和转发量仍然寥寥?
关键还是内容。如果内容足够有传播力的话,只需要适当的曝光,便能靠着读者的人际传播点燃引爆点。渠道能起到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
换言之,渠道的重要作用只体现在垂直方向的首次曝光,传播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
这里要区分一点,好的内容和有传播力的内容是不同的。能够引起大众转发的内容,价值未必一定高于某些乏人问津的作品,只不过它们在某些方面上有着过人之处罢了。
转发的本质原理:自我补完
为什么我们会乐于转发一篇文章?也许是因为它有趣,也许是因为它有用,但背后的本质原因,都是因为这一点:它帮助我们进行了“自我补完”。
自我补完,指的是:它与我们的观念、认知、态度等基本一致,帮助我们强化和完善自己固有的信念,并被我们认同和接纳,成为信念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我们的转发行为,与认同、评论、收藏是不同的。后三者只属于自己,但转发一方面是认同,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表达。它涉及到自我印象管理。很多时候,我们转发一样东西,其实是被这样的目的所主导的:
1)我希望(或潜意识里希望)向受众表达我的爱好、兴趣和价值观;
2)我希望借由转发的内容表达我的见解、认知和立场。
前者涉及到转发内容的类型,比如星座、时政、文化,等等。亦即“我认为我是一个这样的人,我也希望我的受众这样看待我”。
后者涉及到转发内容的观点,比如同情弱者、表现思维严谨等等。亦即,通过接受和再传播的方式,让转发的内容代替自己发声和表态。
比如,当我们转发辟谣的内容时,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遏制谣言的传播,但其实也会抱着这样的心态:成为朋友圈里正确信息的源头,借由传播正确信息获取成就感和优越感(无贬义)。
所以,转发与认同的区别,在于:转发需要把内容内化,成为自己信念的一部分,亦即自我补完。简单来说就是:
1)它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所想的东西;
2)它帮助解决了一直以来的困惑和问题;
3)它传达的观点被自己接受,并乐于向他人传播。
“自我补完”是转发行为最本质的原理,一切分析都建立在这上面。
引起转发的特点
我准备分两个维度来谈这一点:一是“有趣”,二是“有用”。
任何一次转发行为,都不是单单由某一种决定的,而是两者的协同作用,亦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协调下的结果。
当我们觉得一篇文章有趣时,无非是说,它使我们产生了“沉浸感”,让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
转发“有趣的文章”会带来这么一种效果:一方面,会有一种成就感(你是因为我才看到这篇文章的);另一方面,会有这么一种微妙的共识——这篇文章很有趣,我通过转发它表达我的认同,如果你也认同,那么我们就在冥冥中达成了共识,我们理解并认可对方的品味,认为对方是与自己相似的人。
如???实现“有趣”呢?
1)采用否定性的内容
我们的心智倾向于辨认“不同”的东西,而非记住相似的内容,这是我们的进化过程决定的。因此,采用否定性的内容,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产生新鲜感和期待感,从而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阅读,亦即提高“介入度”。
举例:
“实名反对最高票的回答”
“这不是危机,而是有策划的营销炒作”
……
2)制造悬念
追逐悬念,同样是我们的本能。我们恐惧未知的东西,害怕结果的缺失,这同样是由进化决定的。环环相扣地制造悬念,一个解决之后立刻抛出下一个,可以最大化地吸引注意力。
3)制造共鸣
不赘述。制造共鸣的目的,是拉近跟受众的距离,让受众时时刻刻能够把自己代入进去。这方面的反例是许多营销图文。为什么它们显得“硬”?就是因为它们为了植入品牌,会生硬地插入一段内容。受众原以为主角会选择A,但主角选择了B,而目的只是为了植入品牌,这样会立刻让受众出戏,起到严重的反效果。
举几个反例:
“你是不是会觉得……”(不,我完全没有这样觉得)
“你会不会希望……”(不,我一点都不希望)
“到这里你肯定会问了,究竟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不,我一点都不想问,你也别告诉我答案,谢谢啊)
……
4)讲故事
故事永远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文体,原因在于:故事相当于观念来说,是一种“情境记忆”,我们容易记住具体发生过的经历,是因为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协同参与构建了回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互联网”的影响下自由竞争逐渐成为市场主流.doc
- “互联网”会颠覆性改变传统商业模式?.doc
-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竞争优势的重构.doc
- “互联网”前线由听见战场炮声的人做决定.doc
- “互联网”由规模化向细分化、个性化、多样化演进.doc
- “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doc
- “互联网”中国企业的转型之艰.doc
- “互联网+”解决不了中国制造的难题.doc
- “互联网传统行业”:能否抢占下一个时代潮流?.doc
- “互联网体育”创业千万别闪了腰.doc
- 2025至2030中国婴儿拉式蚊帐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半导体陶瓷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果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双节距滚子链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电气中的cPDM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工业风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5G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钛合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铁路IT支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