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房地产开发商选择小米:品牌是营销噱头
论文类别:计算机?-?网络营销上传时间:2015/6/12?11:54:00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江湖上有传说,某大侠带领武馆全体成员拜访传说中的高人,高人把三年前的广告公关说辞又说了一遍,于是这位大侠回去便创立了新的神功,成为江湖继续被仰望的对象。这便是当下互联网与房地产的可爱写照。
“小米没有计划进军房地产行业,我们相信专注,只做自己能做好的行业”。5月29日,在“见仁见智—仁恒滨河湾+小米智能家居合作发布会”上,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黄江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向外界释放小米不会做房地产的信息。
仁恒是一家新加坡品牌开发企业,一直以品质被称道,尽管最近被业主维权闹的不太愉快,但并不能阻挡他们营销的势头,新闻的标题依旧吹捧雷布斯进军地产产业,而对于开发商而言,小米的品牌变成了营销的噱头。
无独有偶,除了仁恒之外、南京银城地产、福建正荣、华润等品牌房企,都与小米在各地开展了合作,这也就不断出现了小米相应人员一边替开发商站台吆喝,一面否认自己做地产的滑稽表现。
小米为何要跟开发商混迹一起
虽然一在否认,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披露,小米正在与金地深度合作,小米房产已经再动工,杭州艺境项目此项目项目所在的翁梅板块属于杭州的副城余杭板块,由于房价处于杭州整体的低谷,区域内集合了众多开发企业,甚至浙江某县级市电器产业园公寓项目也声称小米与其有合作计划并两年后会推出项目。根据公开报道,小米2015年将选择10家左右房企进行深度合作。
显然,小米在地产行业的态度是鲜明的:悄悄的进村,打枪滴不要!
当下,小米提供给开发商的服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小米的品牌效应,另外一个就是雷军作为小米下一步的重要布局:智能家居行业。
从各类声称小米房产的样板间,我们多少都能看到这些东西:传统的样本间被植入了小米的小蚁摄像头,智能灯泡,智能插座、路由器,还有带有明显小米LOGO的米兔。
似乎用手机能控制家电、简单监控就实现了智能化?其实不然,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数据,也就是入口价值。
1.小米通过设备搜集用户信息、使用习惯,这些数据会综合成为下一步智能家居的开发参考。
2.通过简单智能设备,让用户低成本购置,形成类似miui的市场占有率,形成家庭的互联网入口,利用长尾效应赚钱。
3.作为房产业务链背后的互联网产业链:O2O、互联网家装、房地产后市场服务等领域的商业模式。
4.对于小米下一步资本价值的提升。
5.小米急需要积累房地产开发经验,与开发商接触,培养房地产专业度,节省未来时间成本。
开发商为何选择小米?
对于当前的开发商而言,真正利用互联网技术切入房地产最直接、最快的角度,就是营销。营销的本质,就是让项目吸引更多的买房人,卖出好的价格,做出溢价,快速的去化项目达到快速回笼资金的目的。
另外一方面,花样年的彩生活在资本市场的成功,大大刺激了众多开发商,原来,除了老老实实做物业,利用互联网故事创造股市神话也是另外一条路,所以选择跟小米合作也是必然。
小米的小蚁摄像头,智能灯泡,智能插座、路由器……这些硬件的投入,对于庞大的开发资金的投入,可以忽略不计。对于营销而言,小米的植入成本低廉,品牌知名度高,绝对不伤害自身调性,还能吸引媒体做免费宣传,也是增加了项目卖点,何乐而不为?
这一链条在北京华润的项目体现的淋漓尽致:合作模式是,华润置地提供毛坯房,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爱空间则负责为业主提供装修解决方案,爱空间则是小米声称跟其“不是小米要做家装”的家装公司,由雷军领投。而这个项目,位于北京的门头沟,也许对于北漂们都感觉有点远的地方。而当下披露的合作的小米房产项目,都位于区位优势不明显、配套相对较少的新城区,项目多以小户型公寓、loft为主,利用小米做噱头,提高产品溢价成为不二之选。
这样的结果,就是买房人为房价买单,毕竟您买的是高大上的“智能公寓”啊。
至于开发商大多声称要做自己闭环的O2O,为业主提供服务,提供项目物业的二次盈利机会,这也是一个伪命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除了资本市场的成功,很难见到能完成标准化复制的开发商负责全套运营的O2O生活化社区项目。
小米智能家居的瓶颈与悖论
最近最让雷军沾沾自喜的,自然是1000多万台的手机销量,最初的时候,小米手机说是为发烧而生,只为个性化有追求的人群服务,后来发现,在手机温度上的确很发烧,各种段子频出,原本需要个性化的产品,变为了工业化的产品,这是营销的成功,消费者的失败。
雷军是有野心的!
小米与开发企业的合作仅仅是开始,实际上,小米自己去做地产开发,也不是不可能事情,从雷军的自我布局上来看,也是冲着这个方向而去。
2014年2月被曝出的小米员工公寓开建、雷军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