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秦汉文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 教师叙述导入:众所周知,春秋战国乱世数百年,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当是时,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但他们却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天下必将一统。关于统一,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他说:……这意思就是说,统一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难就难在巩固统一,使天下牢固的凝聚在一起。联系所学,我们知道秦虽在短短10年间尽并诸侯,一统天下,却二世而亡;隋也是短命王朝,中国历史上也有诸多分裂割据的时代,说明这确实是个难题。但是,我们的中华文明却仍连续不断、延绵不绝的传承到了今天,中华民族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我们是如何突破这个难题的呢?就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文化角度来看一看秦汉时期是如何突破这个难题的。 荀子在世之时,与孔子一样郁郁不得志,他的弟子李斯却在荀子死后辅佐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前230年——221年,秦国西起,10年间尽并天下诸侯,海内一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兼并完成的元年,秦始皇发布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的内容是: 秦朝大一统环境下,度量衡何止千万,为何要这么麻烦,将所有的铸造的度量衡器都刻铸上这四十字的诏书?(广告) 但这广而告之很快就遇到了阻碍。观察课本,在哪里遇到了阻碍?桂林。(桂林属于秦朝统一后新征服的地区,虽然秦朝在其兼并六国过程中已经逐步推广统一文字,但是在桂林地区却还没有普及)展示六国文字(六国文字也不统一,更何况边远的桂林)。 统一文字为小篆。问题1:为什么说统一文字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后世产生深远意义? 这个文字系统,将辽阔的大秦统一为一体。凝聚的范围,可谓广。 以此为例,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说统一文字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后世产生深远意义? 通过影响的回答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统一文字使我们的进一步融合有了交流的媒介,为进一步凝聚融合奠定基础。 观察课本图片,小篆作为交流媒介存在什么问题?(笔画复杂、难于书写和掌握,很费时间)相反教材右边的竹简当中的字就简省多了。这是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墓主是秦代官员“喜”,如果不便于传播推广,那统一文字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后来字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简化)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使用,让统一文字的意义发挥的更加彻底。据此,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在民间,隶书已经很快的流行开来,很受欢迎。 然而,有了交流媒介,政令推行便一帆风顺了吗?无独有偶,同样在公元前221年,朝廷当中关于另一项重大举措——郡县制的推行有过一场非常著名的辩论。 八年之后,在秦始皇的寿宴上,群臣尽欢的时刻,又有人提起了这个话题。推广了这么多年之后,郡县制仍然存在争议,这对政令的推行显然不利,始皇下其议之后,丞相李斯上书,要求统一言论,以助制度推行。由此引发了秦朝文化史上著名的事件——焚书坑儒。 那么,焚书坑儒之后,政令推行、巩固一统的目的达到了吗?然而事实是,仅仅5年之后,秦二世而亡,庞大的秦帝国,崩塌了。国祚只有短短的14年。无独有偶,继之而起的汉帝国实行了相似的政策:独尊儒术,他们俩表面上背道而驰,实质上呢?都是统一思想,然而汉朝却延续了400多年。为何相同的政策却有不同的结局? 括 ,解释。从课本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董仲舒的主张吸收了道、法、阴阳家的观点,因此,已经不同于先秦儒学,符合了汉武帝刚柔并济的要求。 我们结合法家的例子来看,如果说大一统是目的,那统一思想罢黜百家就是和法家一样的手段,但是我们不能硬来,那就要让这一切变得合理化,怎样合理化呢?君权神授。同时通过三纲五常,在建立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通过建立心理秩序来凸显“君”的地位,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他把大一统阐释为天地之常经,大一统就是以一统为大,也是在让大一统合理化。这样就弥补了法家的缺点,在方式方法上做了改进,以求更好地达到目的。 事实上,儒家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丞相王绾的主张,或许也有道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画面犹在眼前,难道众人不知道郡县制的优点和分封制的弊端吗?他不是盲目恢复分封制,而只是在较遥远的地区分封,这些地区诸侯初破,尚未拥有足够的缓冲时间,况且地远,也就意味着风土人情、思想人心与秦有着较大差异,转瞬之间强制推行郡县,极有可能引起不适,转而反抗。也许这就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斯宾诺莎的话,秦朝做了前三种,最终失败,汉朝的手段虽然有所改进,仍然是以政令手段强制推行,他如何达到他最终的目的?就要看第四种方法。 历史背景 历史史实 历史分析 历史探究 历史背景 历史史实 历史分析 历史探究 历史背景 历史史实 历史分析 历史探究 历史背景 历史史实 历史分析 历史探究 历史背景 历史史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