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类微信红包千万别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商预警】最新骗局!这六类微信红包千万别碰 论文类别:计算机 - 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6/1/11 10:06: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随着春节的临近,小伙伴们又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在抢红包的 “事 业”上大干一番。但小伙伴们也要注意,与此同时的是各种红包骗局也多了起 来。 200 抢 元红包,反被盗刷千元 近日,山东青岛市民邱先生拨打早报热线,称其在一次微信抢红包中,因为 误信了一个抢红包链接,导致被骗了数千元。 邱先生告诉记者,当天晚上群里有人发了红包链接。“那条链接写着某某公 司,我也没多想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有,就立即点击了 ‘抢红包’,然后显示 还抢到了200元钱的现金礼包。” 邱先生告诉记者,他随即点击兑换取现,但系统却要求输入领奖人的姓名、 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邱先生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按照链接上的要 求,输入了姓名、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结果没过几分钟,他就 收到网站发来的验证码短信,根据提示,就立即输入了短信中的验证码。但最 后邱先生收到的不是红包的确认消息,而是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短信通 知。 微信群里抢红包,反被扣款700元 无独有偶。石家庄的大学生小张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抢红包除了要小心链接外,还要注意当下流行的 “抢红包神器”。 抢红包外挂助手深藏恶意,暗藏杀机 随着抢红包 “大战”打响,为了抢到红包,很多人开始琢磨使用 “抢红包神 器”。但是,这种抢红包外挂软件就真的安全吗? 据调查发现,大多数 “抢红包神器”号称可以帮用户在微信上抢到最大面额 的红包,以及在用户不在线的情况下帮抢红包,这让不少 “手慢”的用户颇为 心动。在帮助用户抢红包的同时,不少抢红包外挂软件还会植入恶意代码,试 图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银行卡账号、手机联系人等机密信息,一旦用户允许 软件获取这些权限,个人信息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上传到外部的CC服务器之 中。 此外,不法分子还会在其中嵌入广告与应用的推送代码(事实上,这也是大多 数抢红包外挂的盈利手段),在通知栏、桌面、移动应用窗口中弹出恶意广告, 甚至还会在后台默默下载推广应用,耗费用户的流量,造成用户手机费用高 涨。 目前,抢红包外挂软件属于微信明令禁止的软件,是难以获得安全认证的灰 色软件,因此用户很难找到下载此类软件的安全通道,获得最高系统权限的安 卓手机和 ‘越狱’后的苹果手机会因为此类软件的风险而产生隐患。另外,抢 红包软件的原理和代码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不法分子很容易在其中植入恶 意代码,将其封装成为全新的软件供用户下载。 这六类红包千万别碰 第一类: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 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 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 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第二类:分享链接抢红包是欺诈 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 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 右上角举报即可。 第三类: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 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 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 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第四类:高额红包不可信 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 “666”、 “888”之类的 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假的。 第五类:警惕“AA红包”骗局 业内人士称,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 “送 钱”、 “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第六类: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 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 了。 因为这很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 码的,还要注意的是有不法分子效仿 “双十一”电商发红包的做法,发布山寨 网页,借此收集网友的个人信息,或是通过点击量来增加公众号的阅读量,大 家最好不要登陆不熟悉,或者是不正规的网站。 危险!这九件常做的事将会泄露个人信息! 1、网上单据泄露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在刷卡购物的纸质对账单上,记录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 等信息,随意丢弃同样会造成私人信息泄露。 2、网上互动透露朋友信息 警方提醒:聊得越多,在被破译时会被不法分子掌握更多的信息。那些冒充 QQ语音和诈骗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