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话李煜与林黛玉的真
漫话李煜与林黛玉的真
摘 要:李煜和林黛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前者是古代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人,后者则是作家虚构的一个典型人物形象。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他们似乎都没有可比性,但相似的悲惨命运使他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走到了一起。李煜的“纯真”,林黛玉的“天真”成为了几千年文学史中的范例。在市场经济占据主流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两段千古传奇,来看看他们的“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煜 林黛玉 纯真 天真 一、李煜的“纯真” (一)李煜的生平概述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白莲居士等,史称南唐后主。他是南唐这个偏安朝廷的最后一位君主,精通书画,谙于音律,尤擅长诗词,但政治既不能励精图治,又不能谋划御敌之策。 李煜的词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首,但是三分之一以上堪称千古绝唱,因此他被后人尊称为“词中之帝”。他在被宋朝俘虏过了两年多的极其屈辱的生活后,据说是因为《虞美人》词中有故国之思,被宋太宗派人毒死。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煜生平就是验证他“纯真”的最有力证据。 (二)前后期创作中不同的“真” 李煜的词从题材内容上可以分为前后期,但无论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贯的特点,那就是“真”。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深浅的词人,始终保持着较为纯真的性格。 李煜的词以其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他由一国人君而沦为人尽可辱的囚徒,其心理落差是可想而知的。前期词多写奢侈的声色和艳丽的风情,亦未能摆脱燕杈蝉鬓,如《浣溪沙》中写豪华的生活场面。后期多写离愁伤悲,洗净宫体与倡风,以词写他的自身经历和生活实感,多家国之感,遂把词引入了歌咏人生的正常途径,体现出了创作的成熟和价值。特别是入宋后作品往往“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流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个过程实现了变“怜人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净化,但是究其创作的隐形主线,“纯真”的思绪仍然贯穿其间,从未断裂。无论是前期帝王生活的糜烂还是后期丧过后的感怀凑出自李煜最本真的生命体验,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三)从《虞美人》看李煜的纯真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器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为李煜被俘后囚于卞京时作。词中抒写亡国的哀痛,今昔身世的怨恨,凝聚成一个无法化解的“愁”字。此词以痛不欲生的呼号起笔,渴望天地毁灭,残生结束,悲痛才能终了,因为无尽的“往事”涌上心头,痛苦难人难忍。 二、林黛玉的“天真” (一)林黛玉形象的概述 林黛玉完全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在此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同一形象。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理想中孕育出来的。她有貌姑仙子的洁,有洛水女神的伤,有湘娥的泪,有谢道蕴的敏捷,有李清照的俊,有陶渊明的逸,有杜十娘的自怜,有冯小青的幽怨,她更有自身幼而丧母复丧父的薄命,……在她身上集中了传统性格和美学理想的种种优点和缺点,而熔铸成一个活生生的独特个性。 林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敏感多疑,自尊小性,更多的带有她个人的气质。从一些细微末节之中可以看出端倪,比如周瑞家的分送宫花,别人都谢过收下,唯独黛玉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个人,还是每个姑娘都有呢?”“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粗粗看去,黛玉确实小气,透过表象,可以感到她时时处处作为一个独立个性生活中散发的天真。 (三)笑,笑出了天真 笑,是三种基本的“情态”之一。人们喜欢笑,同情哭,而厌恶怒。人们时常只注意到《红楼梦》中黛玉的“哭”,是个“泪人儿”,似乎她不会“笑”。 其实不然林黛玉并非一味地以泪洗面,她会笑,有时笑的非常开心,笑得很美。例如第40回刘姥姥讲笑话,“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此时“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这是林黛玉开心的一笑,笑的天真无邪。第19回“黛玉冷笑道”“便笑的喘不过气来”“叹笑道”“忙笑道,让座”“黛玉听了笑道”……就这一回书中林黛玉有十二次“笑”。林黛玉的笑毕竟太少了,常常令我们只记住她会哭,只会哭。“甚至在笑声中,心灵深处也隐含着痛苦。”但是即使是“冷笑”,“叹笑”,也让人感到一种可爱,一种美,一种纯贞,她笑出了自己的真情。 (三)从《葬花吟》看林黛玉的天真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来洁去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些诗句,真真是杜鹃啼血,长歌当哭,无一不是从林黛玉的特定身世,特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