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国家制度的嬗变教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春秋政局的变化 1、经济上:废井田 西周井田制下,井田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小块私田由每户农民耕种,收获归己,公田则由大家通力合作,收成归国家或贵族。 2、私门与公室明争暗斗 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现状,奴隶社会也走到了尽头。 鲁三桓四分公室 三桓指鲁桓公的后代,鲁庄公的三个弟弟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在公元前537年,三桓四分公室。 三家分晋 晋国新兴势力也同本国的旧势力进行了生死搏斗。韩、赵、魏、智伯、中行、范氏六家先后打败旧贵族栾氏、文刘氏、胥氏、原氏等“公族”势力,把持朝政。不久,新兴势力内部发生矛盾。前490年,赵氏击败范中行。前453年,赵、韩、魏又败灭知氏。从此晋为赵、韩、魏三家瓜分,晋君成了附庸。周盛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田氏代齐 田氏即陈氏,是陈国贵族。齐桓公时,陈公子完奔齐,田桓子时,与齐惠公的后代栾氏和高氏作斗争,利用大斗出,小斗入等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势力进一步壮大。子田乞灭国、高、晏三氏,杀齐悼公,另立简公。不久田成子(田常)又杀齐简公和右相监止,从而掌握了齐国大权。公元前387年,早已成为君主的田氏被列为诸侯,正式取代了姜氏。 奴隶社会的瓦解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封建生产关系出现 。铁犁牛耕促使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工商业的发展和私营手工业的活跃 。 奴隶平民的起义给奴隶制度的巨大打击 。 奴隶主内部大夫的兼并更加速了奴隶制度的崩溃。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 由于政治的急剧变动,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异常活跃。 孔子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 老子道家的自然智慧思想。 墨子的平民价值体系形成。 一、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修道德”,主张“自隐无名”。他对当时的社会不满,批评宫殿整洁,田地荒芜,仓库空虚的情况,认为一切弊病均起于当权者的过多要求,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智”、“绝巧弃利”(《老子》十九章),清静无为。清静无为,自然会使百姓安居乐业。 老子的主要思想 他用超绝一切的道取代商周天的权威,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万物之宗。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 他鼓吹愚民政策,他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 其理想社会是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世界。 精华在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界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孔子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约1.76米,一说1.83米),被称为“长人”。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不过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他周游列国,但主要从事于教育。 孔子 的主要思想 其政治思想他崇拜“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社会,主张正名和德治。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人克已复礼为仁,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提出了爱人的概念。 在政治上爱人的表现就是要节用而爱人,使民有时。 孔子倡仁的终极目的的在于克已复礼,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做到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宣扬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一方面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以仁为核心,以修已安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的产生。 大教育家孔子 在教育的对象上,有教无类 。 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 要有怀疑精神,要多闻阙疑 。 强调学与思的关系 做到四毋:毋必(武断)、毋固(固执己见)、毋我(惟我正确)、毋意(臆断)。 孔丘……基本上拥护周礼而又自以为他有一个比周礼更高的“道”。他一生的斗争,就是要推行他的“道”。 他对于夏、商、周这三个大时代的历史、文化作了反思。……不是一种对策,而是一种反思。由反思中得出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就成为他的“道”的内容,也就是他的哲学的内容。 “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总的特点。……孔丘讲“仁”是对人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人类精神的自觉。可能只是初步的自觉,但有自觉和没有自觉,有很大的差别。 孟子 第四章 春秋国家制度的嬗变 教学要点:“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春秋时期的经济生活;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的学术文化。 教学内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春秋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成就。 考核要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