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和义务(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和义务(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单元检测试卷: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和义务(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单元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和义务 第Ⅰ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 1. 张琳将自己用过的教学资料赠送给今年读九年级的好友李娜,她的这一做法体现了张琳行使了 A. 财产占有权 B. 财产使用权 C. 财产收益权 D. 财产处分权 【答案】D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收益、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处分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财产所有人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依据题文描述,张琳将自己用过的教学资料赠送给好友李娜,这是行使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所以观点D符合题意;观点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2. 对漫画《抄袭》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违法行为  ②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写作水平  ③著作权人有权要求当事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④这是一种资源共享行为,当事人不需要承担任何民事责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漫画回答问题,我们需要先读懂漫画的意思,再联系所学内容,具体得出问题的结论。仔细观察漫画,“抄袭他人的论文成果”,这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违法行为,著作权人有权要求当事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所以观点①③符合题意;观点②④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3. 宜昌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落实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中规定:学校应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此规定有利于保障学生的(  ) A. 人格尊严权 B. 生命健康权 C. 名誉权 D. 肖像权 【答案】A 【解析】除法律规定只能由成年人才能享有的权利外,公民享有的一切权力未成年人都享有。教育局通知规定学生每天必须有至少一小时体育活动,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这种保护指向的就是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AC与题意无关,所以选B。 考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4. 某小学为了“方便管理”,规定成绩好的学生戴红领巾,成绩较差的学生系绿领巾。这种做法(  ) A. 体现了分层教育的原则 B. 属于正当的学校保护 C. 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D.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格尊严的理解。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高无上的。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某小学规定成绩好的学生戴红领巾,成绩较差的学生戴绿领巾。这种做法是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人格侮辱,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所以观点D符合题意;观点A、B说法错误,故排除;观点C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点睛:本题的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化认识的作用,本题从知识角度讲,难度不大,本题的意义更在于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5. 初中学生王某经常迷恋上网,有时甚至几天都不回家,把学业荒废了,老师批评他,他却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而且在网上还能学习,谁也管不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王某上网是个人私事,老师不应干涉 B. 网络传播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不能上网 C. 适龄少年、儿童必须依法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老师批评是正确的 D. 受教育是王某的权利,王某可以放弃,老师不应干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学校中必须尊敬师长、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故小明的行为是错误的,老师的批评教育是正确的,应选C。 考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 6. 中学生小国沉迷网络游戏,无心向学,经常参加打架斗殴,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后因在网吧玩游戏与他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重伤,被法院依法判刑。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 ①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 ②玩游戏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③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④要自觉遵守法律、防微杜渐 A. ②④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小国因伤害他人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小国从迷恋网络游戏这种不良诱惑,到打架斗殴这种一般违法行为,再到导致对方重伤这种犯罪行为,警示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③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①的说法过于绝对、②的说法错误,迷恋网络游戏是一种不良行为。这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C。 7. 近年来,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晒”自拍、“晒”美食、“晒”旅游…﹣﹣在收获朋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