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mri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多模态网络的联合定量分析-外科学(神经外)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基于fmri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多模态网络的联合定量分析-外科学(神经外)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fmri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多模态网络的联合定量分析-外科学(神经外)专业论文 word格式

基于 fMRI 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多模态网络的联合定量研究摘要[背景和目的]我国癫痫发病率约为 25.3/10 万人,其中特发性全身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占 10-20%。EEG 检查 IGE 患者存在痫样波,但在常规的核磁共振检查中 找不到确切病灶,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对于这类癫痫主要采用抗癫痫 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癫痫的发作。因此能否从根本上对特发性全身性癫痫进行病因 治疗,这有赖于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然而目前对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发病机制的认 识存在一些分歧,比如中脑假说、皮层假说、丘脑皮层假说等,但这些假说大部分建立 在不同癫痫动物模型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因此这也可能是导致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有必要在活体水平对特发性全身性癫痫患者大脑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从而真实而 准确的推测其发病机制,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特发性全身性癫痫。此外,虽然小脑电刺激术或者迷走神经刺激术等外科治疗手段有一定的抗癫疗效, 但对于刺激小脑、丘脑等深部核团所生产的治疗作用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有学者猜 测小脑或者丘脑等其他深部核团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到抑制的作用,然而对于这方面 的相关实验文献报道甚少。同时过去对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模型 或者术中标本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对于宏观领域中脑区之间构成 的神经网络的变化情况关注度较少。其次在研究技术上就单一的技术和单一学科而言 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拟采用无创的功能磁共振技术对原发性全身性癫 痫的脑结构及其脑功能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全面研究。[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我院神经外科提供的全身性强直痉挛发作 26 例,选择其中男性患者 14例作为癫痫组,年龄 19-36 岁,平均(26±6)岁。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纳入标准依据 1989年国际癫痫分类标准,在常规头颅核磁检查中未见确切病灶,在视频脑电图(VEEG) 检查中可见痫样波,同时结合其父母或亲戚所反映发作时的临床表现,诊断为全身性 强直痉挛发作(GTCS)的成年患者。同时记录患者首次发作年龄、持续时间(duration)、 家族史、药物史、发病类型等临床信息,并采用 N-back 任务、Stroop 任务等行为学测 试评估患者的前额叶功能,采用严重程度量表(NH3)评估患者目前癫痫的严重程度。选择男性正常志愿者 29 例为对照组,年龄 21-36 岁,平均(27±4)岁。对照组要求 为正常志愿者,被试要求无神经系统疾病,无精神病史和不良药物史,年龄、性别和 教育程度尽量与病人组相接近。所有被试均无幽闭恐惧症,无起搏器置入等其他磁共 振和脑磁图检查禁忌症。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详细告知实验过程以取得被试满意 配合。所有数据均在 SIEMENS Trio 3.0 T 采用矩阵头线圈进行采集。由海绵枕及头盔将 头固定在矩阵头线圈上,同时佩戴耳塞,避免声光刺激,尽量减少头部运动。要求被 试闭眼静躺于磁共振检查床上,尽量避免特定的思维活动,同时调暗磁共振扫描间内 的灯光,而后进行数据采集。首先采集 EPI 序列,扫描野包含小脑,扫描基线平行于 前后联合连线,层厚 36 层,矩阵为 64×64,层厚为 3mm,间隔 1mm,TR=2000ms, TE=30ms,flip angle (FA)=90°,共采集 240 个时间点。其次高分辨率结构像采集:采 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递度回波(3D MPRAGE)序列采集患者头部矢状位像,扫描野包含 小脑,扫描基线平行于前后联合连线,层厚为 1mm,TR=2530ms, TE=2.34ms, TI=1100ms, flip angle=7°, FOV=256mm×256mm, NEX=1, matrix=256×192,共 160 幅图像。最后 行弥散张量数据采集:采集方向旋转 64 个不同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b=1000s/mm2), 以及 1 个无扩散加权方向(b=0s/mm2),TR 为 6100ms,层数 45 层,层厚 3mm,矩阵 128×128,通过零填充技术扩展为 256×256,体素大小为 1mm×1mm×1mm。同时 采集冠状位 T2 图像和冠状位 Flair 图像用于评估患者颅内情况。扫描结束后,由两名 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定,如有伪影存在重新采集图像。采用 SPM,AFNI, FSL,FreeSurfer 等软件对上述方法得到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在功能连接分析过程中, 我们发现正常对照组的默认网络( 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中的所有功能连接显着大于 0(P0.05,校正)。比较两组之间默认网络 的功能连接强度,我们发现 GTCS 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