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同步课件:2.6 琵琶行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pptVIP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同步课件:2.6 琵琶行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同步课件:2.6 琵琶行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

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此处诗人借“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琵琶行 并序》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二)关于“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发起的诗歌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12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段写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开头,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客图”。这寂寞凄清的画面,不仅为主客送别创造了气氛,而且为琵琶女的含情弹奏、诗人的深情流露创造了艺术环境,还为全诗奠定了低沉忧郁、愤懑不平的基调。 ②对“千呼万唤始出来……似诉平生不得志”几句进行赏析。 提示:诗人委婉而含蓄地点出了琵琶女本不愿出场,但面对诗人的盛情相邀,又不便拒绝的复杂心理。这是借动作刻画人物的精妙之笔。诗人通过人物试弹的动作,写出了人物有意掩藏、压抑内心情感的心理活动。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作了铺垫。 ③此处用了八个比喻,描写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八个比喻有什么特点? 提示: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婉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到各种不同音色中饱含的思想感情。诗人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④本段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和遭遇,为什么又写早年色艺出众,红极一时? 提示:诗人写琵琶女早年色艺出众,红极一时,极力铺叙渲染歌妓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 ⑤简析本段运用的表现手法。 提示:本段诗人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 ⑥开头四句讲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提示:开头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头两句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后两句写产生共鸣,点明主旨。 ⑦文章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诗人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答案】诗歌的开头,诗人写了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地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像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像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这些景物,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2.《琵琶行 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