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昏火中与周代夏至的探索-中华科技史学会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22 期(2017 年 12 月)
昏火中與周代夏至的探索
徐勝一(本會會員),陳有志(本會會友) 1
摘要 本文假設《尚書.堯典》「日永星火」與《禮記.夏小正》「昏火中」就是「夏
至」,藉助天文軟體及考慮歲差因素,檢索西元前3000 年至西元後3000 年期間,分年
兩組數據曲線構成交疊的年代,結果接點在西元前800 年,正好是《詩經》成書年代。
因借詩經〈七月〉篇保存的物候及月令資料,進一步解釋「七月流火」及「一之日」的
意思。
關鍵詞 :昏火中,夏至,七月流火,歲差,一之日,閏月
一、四仲中星與歲差
《尚書.堯典》記載「鳥」、「火」、「虛」、「昴」四仲中星,除了表示春分、
夏至、秋分、冬至及季節外,真正的功能是在「歷象日月星辰」,「朞三百有六旬有六
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即以「日中,星鳥,以殷仲春」、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乃在「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為太陽迴歸年運動的二至二分分點(equinox ),匹配
星鳥、星火、星虛、星昴的天文周年運動為副的天象時鐘。因此,分點與四仲中星與置
閏有關,所以才有「以閏月定四時,成歲」之說。這正反映中國重節氣為春秋四時十二
月令的曆法特色。
上古時代由遊牧社會進入農業文化,一年一度播種最佳的時期,攸關整體社會生
活的穩定。由特定星星的周年運動結合春分的播種時機,成為古人管理季節最實用的天
文時鐘。中國殷商甲骨保存的「祭火」及左傳襄公九年「祀大火」的記載,顯然是中國
上古時代曾藉由大火星,即心宿二(天蠍座α 星),作為年週期的最初曆法遺跡。有人
認為「火曆」乃古人刀耕火種,產生對火的崇拜,再連結黃昏後的大火星。當出現東方
地平面上,剛好又是春分播種時機,兩者在時間及時機之間,可以管理生產及生活為曆
法的規則。運用天象決定春分或歲首的規則,不只在中國,另有巴比倫使用的御夫座(α
Aurigae ),印度人的金牛座(Taurus )的昴星團。
古人不知地球地軸章動與進動現象所產生的歲差,因此若依賴天文周年來判定太
陽回歸年的分點或季節,每71 年地軸運動會偏離視差一度。久之,造成兩者聯屬關係
的背離,無法永久契合。《尚書.堯典》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記載,古人已知回
歸年與朔望月的最小週期差,及運用日昝投影來修正月令週期。這是關於太陽回歸與月
令的置閏月問題,可以說是較晚天文觀測進步的事情了。堯典詳述「歷象日月星辰」三
種度角的校正,都在回歸時令節氣的季節,正反映出中國特重節氣月令的關係,要如何
運用置閏月調整回歸年與朔望月兩個週期,逐步發展成十九年置七閏法及六十年還甲的
陽陰合曆法。但其中日晷投影的均時校正法,顯然不是傳說上古堯帝時代發生之事 。
徐勝一,台灣師大地理系退休,中華科技史學會員。電郵 :sihsu@.tw
陳有志,台灣師大文學院退休,中華科技史學會友。電郵 :bennett4143@
89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22 期(2017 年 12 月)
因此,竺可楨在〈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就指出「鳥」、「火」、
「虛」、「昴」為四仲中星與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組合,是發生在商末西周初特
有的天象,是最早運用歲差的地軸章動及進動,產生25771.5 年周期,以及每年偏離50.3
秒差,來還原天文周年運動與太陽迴歸年運動,所交疊在天象景觀的特定年代。這是以
1927 年,四仲中星分點日傍晚的角度,與《尚書.堯典》赤經角差為:春鳥、夏火、秋
虛,成:41.42 、38.30 、42.38 ,還原時間就落在西元前1100 年左右。其中冬昴角差65.21 ,
誤差最大。若單就昴65.21 差來還原歲,就落在西元前720 年左右(周平王時)。竺可
楨對冬昴誤差的解釋是:星鳥、星火、星虛三者大致相符;惟星昴不合乃因冬至日,古
人天氣寒酷不好進行觀察。這結論說明了中國陽陰合曆奠定在商末西周初時期。
二、昏火中與夏至
殷商甲骨文「祭火受年」及《左傳.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
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等記載 ,要完全了解中國上古時代火曆實際情況似乎困難。但
是,古人以大火星周年運動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