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一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十一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Morphologic examination of bone marrow smear
试剂器材
正常骨髓涂片、光学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镜头清洁液。
实验内容
粒系细胞形态观察
(一)粒系细胞形态的总特征
1.胞体规则。
2.胞核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圆形→椭圆形→一侧偏平→肾形→杆状→分叶)
胞质中的颗粒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无颗粒→非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增多、非特异性颗粒减少→特异性颗粒)。
粒系各期细胞形态
1.原始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μm~18μm左右。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可以有浅的凹陷。有2至5个较小而清楚的核仁,染色质呈淡紫红色,细致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胞质少,无颗粒或少量嗜天青颗粒(称副原粒),胞质均匀透明,染天蓝或深蓝色核周常无淡染区。
2.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大,直径12μm~25μm左右。外形与原粒细胞相似,平均直径可达15μm。胞核较原粒细胞略小,圆形或椭圆形,随细胞发育逐渐出现凹陷,核内常染色质仍占优势,但异染色质在核周的凝集较原粒细胞明显,核仁常见。胞质比原粒细胞丰富,胞质内开始出现一些紫红色非特异性嗜苯胺蓝颗粒,大小、形态不一,分布不均,可盖于核,染浅蓝色。
3.中性中幼粒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直径10μm~18μm左右。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外形较不规则。胞核较早幼粒小,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质相对减少,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进一步增加,并逐渐向胞核中央发展,两种染色质的比例相近,核仁少见。胞质更丰富,胞质内常出现很多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中性颗粒呈淡红色,非常细小、均匀而密集,如粉末状;嗜酸性颗粒较粗大,形如小珠,橘黄或土黄色,分布均匀,充满胞质;嗜碱性颗粒呈深紫蓝色,大小不规则,排列凌乱,常盖于核上,以致核形不易看出,胞膜也常常显得不完整。胞质呈浅红色或浅蓝色,常被特异性颗粒掩盖了颜色。
4.中性晚幼粒细胞:略小于中幼粒细胞。直径10μm~16μm左右。胞核较小,肾形或凹陷明显,凹陷程度1/2假设直径。两端圆钝。核内异染色质占优势,仅有少量常染色质位于近中央部位。无核仁。胞质比中性中幼粒细胞多,有较多的特异性颗粒。胞质淡红色,常被增多的颗粒掩盖。
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略小于晚幼粒细胞。直径10μm~15μm左右。胞核弯曲成带状,核凹陷更深,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或核最窄径大于最宽径的1/3。可呈马蹄形或S形,粗细均匀,两端钝圆,尚未分叶。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呈细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同晚幼粒细胞。
6.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平均直径10~14μm。核一般分3~4叶,各叶之间有异染色质丝相连,无核仁。胞质多,同杆状核粒细胞。
红系细胞形态观察
(一)红系细胞形态的总特征
1.核圆、居中。
2.胞质中无颗粒。
3.胞质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深蓝色→灰蓝色→灰色→灰红色→浅红色)。
4.胞体圆形(原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有时可见瘤状突起)。
(二)红系各期细胞形态
1.原始红细胞:较原粒细胞大,直径15μm~25μm左右。呈不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常见一至2个较大核仁,染色质颗粒状。胞质量少,无颗粒,染深蓝色不透明,常有核周淡染区。
2.早幼红细胞:较原始红细胞小,直径10μm~18μm左右。外形不规则。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模糊或无,染色质细颗粒状。胞质稍增多,无颗粒,染深蓝色不透明,可见核周淡染区。
3.中幼红细胞:较早幼红细胞小,直径8μm~15μm左右,呈圆形、卵圆形。胞核较早幼红细胞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无核仁,染色质呈大块状凝集。胞质较多,无颗粒,染灰蓝或灰红色。
4.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直径7μm~10μm左右。胞核缩小,无核仁,染色质固缩成团块状,胞质多,无颗粒,染浅红色或略带灰色。
巨核系细胞形态观察
(一)巨核系细胞形态的总特征
原始巨核细胞胞体较幼稚巨核细胞小,除原始巨核细胞外的其他巨核细胞胞体与胞核巨大不规则,胞质量常极丰富,并有大量颗粒。产板型巨核细胞还可有血小板释放,脱质释放血小板后,成为裸核型巨核细胞。
(二)巨核系各期细胞形态
1.原始巨核细胞:早期原始巨核细胞与原粒细胞相似,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发育体积增大,直径达15μm~30μm左右。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多处可见凹陷。核仁2~3个。染色质为粒状,较其他原始细胞为粗,排列呈疏松粗网状,染淡紫红色。胞质量少,无颗粒,染淡蓝色,不均匀,较透明,胞质边缘不整齐,色较深,有泡沫感。
2.幼稚巨核细胞:随着细胞发育胞体逐渐增大,直径可从30μm~50μm,甚至更大,外形不规则。胞核大,不规则,有时分叶,核仁可有可无,染色质较粗糙,呈粗颗粒
文档评论(0)